2025年小米汽车 总经理

2025-05-06 17:06:29  阅读 12 次 评论 0 条

根据公开信息,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汽车的核心管理层结构中并未明确设立 “总经理” 这一职位。从小米汽车的组织架构和高管职责来看,其管理模式呈现出高度集中化与扁平化结合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雷军全面统筹汽车业务


作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雷军直接担任小米汽车的CEO,并全面负责汽车业务的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这一角色在多个权威报道中被反复强调:

  • 战略决策:雷军亲自参与小米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如智能驾驶、电池技术)、产品定义(如 SU7 系列的定位与定价)以及产能规划(2025 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
  • 组织架构:小米汽车的高管团队(如于立国、黄振宇、于锴等)均直接向雷军汇报工作,形成 “战时指挥部” 式的决策机制,以提升效率。
  • 对外发声:雷军频繁通过社交媒体、行业论坛(如电动汽车百人会)等渠道披露小米汽车的进展,强化个人与业务的绑定。

二、核心高管分工明确


小米汽车的日常运营由多位副总裁及部门总经理分管,形成 “雷军统筹 + 垂直分工” 的管理模式:

  1. 于立国(小米汽车副总裁)
    分管智能制造部、工厂及体系运营部,负责生产制造与供应链管理。其背景包括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极狐事业部总裁,具备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
  2. 黄振宇(小米汽车副总裁)
    兼任供应链部与质量部总经理,主导零部件供应与生产质量管控。此前曾担任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对汽车产业链有深刻理解。
  3. 于锴(产品部总经理)
    负责产品研发与创新,推动小米汽车产品线的迭代。其原为小米早期员工,曾主导互联网业务,后跨界进入汽车领域。
  4. 刘黎(智能座舱与 APP 部总经理)
    专注于智能座舱系统开发与用户体验优化,直接向雷军汇报。

三、未设 “总经理” 职位的可能原因


  1. 业务阶段特性:小米汽车仍处于投入期(2025 年研发投入超 300 亿元),雷军需要深度介入以确保战略执行。
  2. 组织效率考量:扁平化架构可减少决策层级,尤其在汽车行业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更利于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3. 品牌与战略绑定:雷军的个人影响力对小米汽车的品牌塑造至关重要,其亲自挂帅有助于凝聚内部资源与外部信心。

四、行业对比与潜在调整


与传统车企(如比亚迪、吉利)设立独立 CEO 或总裁不同,小米汽车的管理模式更接近互联网公司的 “创始人主导” 风格。不过,随着业务规模扩大(2025 年目标交付 35 万辆),未来可能出现以下调整:

  • 增设总裁或 COO:负责日常运营,减轻雷军压力,类似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的角色。
  • 区域总部负责人:如南京区域总部总经理王楠楠,可能在未来承担更多本地化管理职责。

五、关键信息验证


  1. 小米官网:在 “管理团队” 页面中,雷军作为集团 CEO,并未单独列出小米汽车的总经理职位。
  2. 权威媒体:新浪财经、汽车之家等报道均未提及 “小米汽车总经理”,而是强调雷军的核心地位与高管分工。
  3. 行业分析:第三方机构(如易车网)曾提到 “刘德音任小米汽车总裁”,但该信息未获小米官方确认,且与其他报道矛盾,可信度较低。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最高行政负责人为雷军(CEO),其通过直接领导核心高管团队(如于立国、黄振宇等)实现对业务的全面掌控。目前未设立独立的 “总经理” 职位,这一架构既体现了小米汽车的战略优先级,也反映了雷军对该业务的高度重视。未来若业务规模持续扩张,不排除增设总裁或 COO 以分担管理职责的可能性。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902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