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米汽车 2025 年车型的最新信息,车内手机充电口的位置和配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
一、小米 SU7 系列(含 Ultra 版本)
- 中控屏下方
- Type-C 接口:2 个 67W 快充接口,位于中控屏下方的隐藏式储物槽内。左侧接口支持 DP 投屏,右侧接口支持数据传输及充电。由于位置较深,需弯腰操作,部分用户反馈插拔不便。
- 无线充电板:主驾侧配备 50W 无线充电板,副驾侧无无线充电功能,但设有手机槽。无线充电板支持小米私有快充协议,兼容小米手机的高功率充电。
- 手套箱内
- Type-A 接口:1 个 12W 接口,主要用于连接行车记录仪或 U 盘。
- 中央后视镜底座
- Type-C 接口:1 个 12W 接口,用于为后装的行车记录仪或运动相机供电。
- 中央扶手箱后方
- Type-C 接口:2 个 18W 接口,支持后排乘客充电,但功率较低,仅适合普通设备补电。
- 中控台下方
- 12V 电源接口:1 个 240W 接口,可外接车充或其他大功率设备。
二、小米 YU7(2025 年新 SUV 车型)
- 中控屏下方
- 无线充电板:两个 50W 无线充电面板,面积较 SU7 增大,支持同时为两部手机充电。
- Type-C 接口:预计延续 SU7 的配置,提供 67W 快充接口,但具体位置和数量尚未完全公开。
- 后排扶手箱
- Type-C 接口:推测与 SU7 类似,配备 18W 接口,满足后排基础充电需求。
- 其他位置
- 手套箱:可能保留 12W Type-A 接口。
- 后备厢:1 个 180W 12V 电源接口,适合外接车载冰箱或充气泵。
三、设计特点与用户体验
- 科技感与实用性结合
- 小米汽车注重充电口的隐藏式设计,如中控屏下方的 Type-C 接口与无线充电板融为一体,保持内饰简洁。
- 无线充电板支持异物检测和过热保护,避免充电时手机滑落或损坏。
- 生态兼容性
- 车内充电口深度适配小米手机,支持 67W 私有快充协议,小米 13 系列等机型可激活 “极速充电” 动画。
- 无线充电板兼容 Qi 标准,可适配其他品牌手机,但功率可能降至 15W。
- 用户反馈与优化
- 部分用户指出中控屏下方的 Type-C 接口位置过深,操作不便。小米可能在后续车型中调整设计,例如将接口外移或增加照明提示。
- 后排充电功率较低的问题在 SUV 车型 YU7 中可能得到改善,高配版本或提供更高功率的接口。
四、不同车型与配置差异
- 车型差异
- SU7 系列:主打运动轿跑,充电口配置偏向驾驶者,前排功率较高,后排相对基础。
- YU7:作为 SUV,可能更注重家庭用户需求,后排充电口位置更易操作,无线充电板数量增加。
- 配置差异
- 高配车型:如 SU7 Ultra,标配双 50W 无线充电板和更多 Type-C 接口。
- 入门车型:可能减少无线充电板数量或降低接口功率,例如仅保留主驾侧无线充电。
五、快速查找充电口的方法
- 车内标识:无线充电板附近通常有 “Qi” 或 “50W” 标识,Type-C 接口旁标注功率(如 67W、18W)。
- 语音助手:通过 “小爱同学” 语音指令询问充电口位置,系统会在中控屏显示引导动画。
- 手机 APP:小米汽车 APP 可查看车辆内饰布局,标注充电口位置及实时状态(如是否被占用)。
总结
小米汽车 2025 年车型的手机充电口布局以 “高功率快充 + 多场景覆盖” 为核心,主要集中在中控屏下方、扶手箱后方及手套箱内。具体位置和配置因车型(如 SU7、YU7)和版本(如 Ultra、标准版)而异,建议用户参考车辆手册或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联系小米汽车客服或前往线下体验店实车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