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研发老大

2025-05-06 17:16:40  阅读 14 次 评论 0 条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研发体系呈现出 “核心高管主导 + 外部专家赋能” 的架构,其中最关键的研发负责人是胡峥楠。尽管他的正式职位是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因竞业协议限制未直接入职小米),但实际承担着技术总负责人的角色,主导研发体系搭建、标准化流程制定及核心技术落地。

一、胡峥楠:技术研发的 “隐形操盘手”


胡峥楠是小米汽车研发体系的灵魂人物,其角色定位和核心贡献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研发体系搭建
    作为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拥有 25 年汽车研发经验,主导过吉利 SEA 浩瀚架构等关键技术开发。加入小米后,他从零开始搭建研发团队,引入传统车企的工程化经验,推动小米 SU7 在 3 年内实现量产。例如,他主导的 “泰坦合金” 材料和 “9100t 超级大压铸集群” 技术,显著提升了车身强度和生产效率。
  2. 跨领域技术整合
    胡峥楠负责打通小米汽车的软硬两端,协调智能驾驶、电池技术、智能座舱等多领域研发。例如,他推动小米自研的 HyperEngine 电机与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深度适配,使小米 SU7 Ultra 在纽北赛道创下 6 分 46 秒 874 的全球最速四门车纪录。
  3. 战略决策支持
    他直接参与小米汽车的产品定义和技术路线选择,例如在 SU7 的设计阶段,他力主采用 “性能优先” 策略,将风阻系数优化至 0.195,并推动 V8s 电机(27200rpm)的研发计划。

二、核心研发团队与分工


在胡峥楠的统筹下,小米汽车形成了以下研发管理架构:

  1. 产品研发线

    • 于锴(产品部总经理):
      负责产品创新与研发,直接向雷军汇报。他主导了小米 SU7 Ultra 的技术迭代,例如引入环形投影屏、双风道前舱盖等设计,并推动 YU7 等新车型的研发。
    • 刘黎(智能座舱与 App 部总经理):
      专注于用户体验优化,领导智能座舱系统开发。其团队开发的语音深度控车、平板应用无缝上车等功能,成为小米汽车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 技术专家线

    • 瑞卡德・艾瓜贝拉・马考(空气动力学专家):
      曾任特斯拉 Model Y 空气动力学负责人,加盟小米后主导 SU7 系列的风阻优化,使其风阻系数达到行业领先的 0.195。
    • 迪特里希(欧洲研发中心负责人):
      原宝马集团技术总监,负责慕尼黑研发中心的筹建,推动小米汽车在欧洲市场的技术本地化。

  3. 供应链与质量线

    • 黄振宇(供应链部与质量部总经理):
      原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负责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他主导的 “质量一票否决制” 确保了小米汽车的品控标准,例如在 SU7 交付前通过 1000 余项严苛测试。


三、雷军的 “战时指挥部” 模式


小米汽车的研发管理呈现高度集权化特征:

  1. 雷军直接把控
    雷军作为集团 CEO 兼汽车部总裁,亲自管理智能制造、供应链、产品研发及智能座舱四大核心板块,要求所有高管直接向其汇报。这种 “扁平化” 架构旨在提高决策效率,例如在 SU7 产能爬坡阶段,雷军每周召开生产调度会,协调工厂与研发部门的资源分配。
  2. 外部专家赋能:。
  3. 外部专家赋能
    除胡峥楠外,小米还引入了多位行业顶尖人才,例如前图森未来中国 CTO 王乃岩加盟后,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加速落地。此外,小米与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在电池材料、轻量化技术等领域展开联合研发。

四、研发挑战与未来布局


  1. 产能与研发的平衡
    2025 年小米汽车面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研发资源需向量产倾斜。例如,胡峥楠团队需在保证 SU7 Ultra 性能的同时,优化生产工艺以提升产能。
  2. 智能驾驶技术突破
    小米计划 2025 年将智能驾驶研发投入增至 47 亿元,王乃岩团队正在开发端到端的大模型算法,目标是在 2025年底实现城市道路的全场景自动驾驶。
  3. 全球化研发网络
    迪特里希领导的欧洲研发中心将聚焦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计划 2025 年在慕尼黑建立电池实验室,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固态电池。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研发体系以胡峥楠为核心,结合于锴、刘黎等高管的垂直管理,以及雷军的直接把控,形成了 “技术攻坚 + 快速迭代” 的模式。尽管未设立传统意义上的 CTO,但胡峥楠的 “技术总负责人” 角色和雷军的集权管理,确保了小米汽车在研发效率与战略执行上的优势。未来,随着智能驾驶和全球化布局的深化,小米汽车的研发架构可能进一步调整,以应对市场竞争与技术挑战。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9033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