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上市公司

2025-05-06 17:23:20  阅读 10 次 评论 0 条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2025 年小米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已形成覆盖电池、电机、智能驾驶、车身结构等核心领域的上市公司矩阵,以下为分领域详细解析:

一、动力电池与能源系统


  1. 宁德时代(300750.SZ)

    • 核心产品:三元锂电池(101kWh)、磷酸铁锂电池(适配 SU7 标准版)
    • 合作深度:SU7 Max/Pro 车型独家三元锂电池供应商,占小米汽车电池采购量的 40%。其麒麟电池技术帮助小米 SU7 Ultra 实现续航突破,成本优势显著。

  2. 比亚迪(002594.SZ)

    • 核心产品:磷酸铁锂刀片电池(73.6kWh)
    • 合作动态:SU7 标准版初始供应商,2024 年 5 月起与宁德时代混装供应,随机分配电池版本。

  3. 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3931.HK)

    • 核心产品:动力电池系统
    • 市场地位:国内第三大动力电池厂商,2025 年进入小米供应链,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4. 欣旺达(300207.SZ)

    • 核心产品:储能电池、BMS 系统
    • 生态协同:小米生态链企业,参与电池包设计与集成,部分车型采用其自研电池 PACK 技术。


二、电驱动与底盘系统


  1. 汇川技术(300124.SZ)

    • 核心产品:驱动电机、电控系统
    • 技术壁垒:控股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为 SU7 Max/Pro 提供高性能电机,与小米联合研发 V6s 超级电机,适配 800V 高压平台。

  2. 联合汽车电子(未上市)

    • 核心产品:驱动电机
    • 合作背景:博世参股企业,为 SU7 标准版提供基础电机,技术路线成熟且成本可控。

  3. 凯众股份(603037.SH)

    • 核心产品:底盘悬架减震元件
    • 市场份额:国内市占率超 30%,合肥工厂年产能提升至 500 万套,2025 年新增小米订单超 5 亿元。

  4. 拓普集团(601689.SH)

    • 核心产品:底盘结构件、空气悬架
    • 技术优势:一体化压铸技术应用于 SU7 车身,单车价值量超 3000 元,与特斯拉、蔚来等共享供应链。


三、智能驾驶与电子系统


  1. 黑芝麻智能(2533.HK)

    • 核心产品:华山系列自动驾驶芯片(A1000、A2000)
    • 合作进展:小米战略投资企业,A1000 芯片已量产搭载于 SU7,支持 L2 + 级自动驾驶,2025 年推出算力 250+TOPS 的 A2000 芯片。

  2. 德赛西威(002920.SZ)

    • 核心产品: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 技术协同:与高通合作开发骁龙 8295 芯片座舱方案,支持小米汽车多屏交互与语音控制。

  3. 光庭信息(301221.SZ)

    • 核心产品:智能座舱软件、自动驾驶算法
    • 订单爆发:2025 年智能驾驶软件订单增长 300%,深度参与小米 SU7 车机系统开发。

  4. 禾赛科技(HSAI.US)

    • 核心产品: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AT128
    • 技术应用:SU7 Ultra 搭载 4 颗 AT128 雷达,实现 360 度无死角感知,成本较机械式降低 60%。


四、车身与内外饰


  1. 华域汽车(600741.SH)

    • 核心产品:车身结构件、座椅总成
    • 合作范围:覆盖 SU7 车门、保险杠等 200 余个零部件,年供货量超 50 万套。

  2. 福耀玻璃(600660.SH)

    • 核心产品:全景天幕、隔热玻璃
    • 技术亮点:SU7 前挡风玻璃采用双银镀膜技术,紫外线阻隔率达 99.9%,重量减轻 15%。

  3. 一汽富维(600742.SH)

    • 核心产品:座舱系统、外观饰件
    • 订单占比:小米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15%,2025 年新增座椅骨架与门板总成订单。

  4. 模塑科技(000700.SZ)

    • 核心产品:保险杠、防擦条
    • 合作模式:通过参股公司北汽模塑供应,单车价值量 1000-5000 元,年交付量超 30 万套。


五、热管理与轻量化


  1. 银轮股份(002126.SZ)

    • 核心产品:水冷板、热交换器
    • 技术突破:SU7 电池热管理系统采用其集成式液冷方案,换热效率提升 30%。

  2. 津荣天宇(300988.SZ)

    • 核心产品:精密冲压件、镁合金支架
    • 市场拓展:2025 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突破 50%,小米订单占比超 20%,产品覆盖电池结构件与车身部件。

  3. 祥鑫科技(002965.SZ)

    • 核心产品:电池包壳体、车身冲压件
    • 技术优势:一体化压铸电池包壳体重量减轻 20%,适配小米 SU7 Ultra 的 800V 高压平台。


六、检测与认证


  1. 联测科技(688113.SH)

    • 核心产品:动力系统测试设备
    • 合作内容:为小米汽车提供电机性能测试、NVH 验证等服务,覆盖研发至量产全流程。

  2. 中机认检(301508.SZ)

    • 核心产品:汽车检测与认证
    • 业务壁垒:参与小米 SU7 碰撞测试、电磁兼容认证,技术权威性获工信部认可。


供应链管理特点


  1. 双供应商策略: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电机)采用 “一主一备” 模式,降低断供风险。例如,SU7 标准版电池由比亚迪与宁德时代混装。

  2. 生态链协同:小米生态链企业(如欣旺达、通易航天)深度参与零部件研发,通过资源共享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3. 技术自研:在自动驾驶芯片(与黑芝麻智能合作)、电池 PACK 等领域保留核心技术主导权,避免过度依赖外部供应商。

  4. 产能规划:2025 年小米汽车计划交付 35 万台,带动供应链企业扩产。例如,凯众股份合肥工厂产能提升至 500 万套 / 年,汇川技术电机产线扩建至 100 万台 / 年。


以上信息综合自小米官方公告、上市公司财报及行业分析报告,部分合作细节可能因商业保密未完全公开。投资者需关注小米汽车产能爬坡进度及供应链动态调整风险。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9039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