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小米汽车相关租车事件主要涉及两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事故及后续争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小米 SU7 高速爆燃事故(2025 年 3 月 29 日)
- 事件经过
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行驶时,因施工路段改道导致碰撞隔离带水泥桩后起火,车内三名女大学生不幸遇难。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检测到障碍物后驾驶员接管操作,但碰撞后火势迅速蔓延,车门是否无法打开等细节引发争议。
- 车辆性质与责任争议
- 车辆来源:涉事车辆为车主私人购买并借给女友使用,不属于商业租赁。但因事故中存在非车主驾驶的情况,公众对租赁场景下的车辆安全管理提出质疑。
- 责任焦点:家属质疑智驾系统未有效识别施工路段,且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过短(约 1 秒)。小米官方回应称事故车起火非 “自燃”,而是碰撞导致系统受损,并强调智驾功能为辅助性质,驾驶员需全程负责。
- 后续影响
- 小米股价单日蒸发超 800 亿港元,市值缩水显著。
- 家属与小米就赔偿、调查透明度等问题持续博弈,部分家属指控小米 “冷处理”。
- 行业层面,事故引发对纯视觉智驾方案(SU7 标准版未配激光雷达)在夜间复杂场景下可靠性的讨论。
二、湛江 SU7 碰撞起火事故(2025 年 4 月 5 日)
- 事件经过
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在广东湛江与电动车迎面相撞,致电动车上两人死亡,轿车随后起火燃烧。肇事司机弃车逃逸后自首,警方初步认定其涉嫌超速、逆行。
- 车辆性质与争议
- 驾驶主体:事故车辆由非车主驾驶,但未明确是否为租赁或私人借用。
- 起火原因:小米称火情由电动车锂电池挤压起火引燃,但公众质疑 SU7 电池包位置与火势蔓延路径的关联性。
三、租赁市场的活跃与风险
- 租赁需求与定价
2025 年小米 SU7 租赁市场热度攀升,绍兴等地日租金达 700 元,月租超万元,主要用于短视频拍摄或展示。部分车主通过出租车辆获利,甚至出现 “日入近万” 的案例。
- 潜在风险
- 事故责任划分:租赁场景下,若车辆被用于违法活动(如 2024 年 11 月外借拍摄色情视频事件),车主可能面临法律纠纷。
- 安全隐患:非车主驾驶可能导致车辆维护不足或违规操作,增加事故风险。
四、小米的应对与行业启示
- 官方回应
- 针对高速爆燃事故,小米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调查,多次辟谣保险、鉴定等不实信息,并承诺 “负责到底”。
- 雷军公开致歉,强调 “小米会用行动回答问题”,但家属对调查进展不满。
- 行业反思
- 智驾功能边界:事故凸显 L2 级辅助驾驶的局限性,车企需进一步明确功能适用场景并加强用户教育。
- 租赁监管:租车平台需完善驾驶员审核机制,避免车辆被用于非法用途或由无资质人员驾驶。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租车相关事件以高速爆燃事故为核心,暴露了智能驾驶技术的风险、租赁场景下的责任界定等问题。小米在舆论压力下虽积极回应,但调查结果尚未完全公开,家属与公众的疑虑仍待解决。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影响小米品牌声誉,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与租赁市场监管提供了重要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