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小米电动车的电池技术呈现多元化布局,覆盖磷酸铁锂、三元锂、半固态电池等多种类型,同时通过自研技术与供应链合作实现性能与成本的平衡。以下是具体车型的电池配置及技术特点:
一、核心车型电池配置
1. 小米 SU7 系列
- SU7 Ultra(高性能版)
- 电池类型:宁德时代麒麟三元锂电池(NCM 811 体系)
- 容量:93.7kWh
- 续航:CLTC 工况 600km
- 技术亮点:
- 800V 高压平台,支持 480kW 超充,11 分钟补能 80%。
- 峰值放电倍率 16C,内阻低至 0.25mΩ,满足赛道级性能需求(如纽北赛道纪录)。
- 采用小米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集成效率 77.8%,释放 17mm 车内空间,配备 14 层物理防护和双大面液冷系统。
- 供应商:宁德时代,电池包由小米自主集成。
- SU7 标准版 / Pro 版
- 电池类型:
- 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73.6kWh)或宁德时代神行电池(94.3kWh),CLTC 续航 668-830km。
- 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101kWh),CLTC 续航 800km,支持 400V 快充。
- 技术亮点:
- 磷酸铁锂版本采用 CTB 技术,电池包与车身一体化设计,安全性提升 24.4%。
- 三元锂版本搭载小米自研电池管理系统,支持 - 15°C 低温续航保持率 82%。
- 供应商:比亚迪(弗迪电池)、宁德时代,部分车型采用双供应商策略。
- 电池类型:
2. 小米 YU7(中大型 SUV)
- 电池类型:
- 磷酸铁锂电池:弗迪刀片电池(96.3kWh),CLTC 续航 835km,百公里能耗 13.3kWh。
- 三元锂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101.7kWh),CLTC 续航 760km,支持四驱系统。
- 技术亮点:
- 空气动力学优化(风阻系数 0.23Cd),配合自研热管理系统,冬季续航提升 15%。
-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支持高速 NOA 和城市领航功能,电池包兼容未来换电需求。
二、技术创新与供应链合作
1. 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
- 设计突破:
- 倒置电芯技术:多模块共享底部空间,释放 7mm 高度,集成效率提升 5.8%。
- 多功能弹性夹层:液冷板与结构件二合一,提升 6.5% 集成效率。
- 安全防护:
- 14 层物理防护(3 层顶部支撑 + 3 层侧面防护 + 8 层底部防护),165 片气凝胶隔热,可抵御 1000°C 高温。
- 车云协同安全预警系统,实时监控电芯状态,4ms 内主动断电。
2. 供应链策略
- 宁德时代:提供三元锂电池(麒麟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神行电池),合作建设北京时代电池基地,2026 年投产后年产能达 30GWh。
- 比亚迪(弗迪电池):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占小米低端车型电池采购量的 40%。
- 自研布局:小米自建电池包工厂,实现电芯采购与系统集成自主化,降低成本 15%。
3. 前沿技术探索
- 半固态电池:2025 年测试车型 SU7 Pro 搭载 135kWh 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10%),CLTC 续航 1100km,支持 1000V 超充(12 分钟补能 500km),计划 2027 年量产全固态电池。
- 钠离子电池:SU7 Ultra 测试版搭载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 140Wh/kg,主打低成本与安全性,尚未大规模商用。
三、市场定位与用户价值
- 高性能场景:SU7 Ultra 的三元锂电池满足赛道级需求,1.98 秒破百,极速 350km/h,适配追求驾驶乐趣的用户。
- 家庭用户:SU7 标准版和 YU7 的磷酸铁锂电池提供长续航(835km)和低能耗(13.3kWh/100km),配合小米生态联动(如智能家居互联),提升日常使用便利性。
- 技术普惠:通过双供应商策略和自研技术,小米将 800V 高压平台、CTB 电池等高端配置下放至 25 万元级车型,推动行业技术普及。
四、总结
2025 年小米电动车的电池技术以多元化和自研创新为核心,通过磷酸铁锂、三元锂、半固态电池的组合覆盖不同市场需求,同时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供应商深度合作,确保供应链稳定性。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和 800V 高压平台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续航和充电效率,还通过安全设计和生态联动增强了用户体验。未来,随着半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逐步落地,小米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