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及行业动态,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电机供应呈现 **“自研 + 外部合作”** 的双轨制格局,不同车型和版本的电机配置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一、核心自研电机:HyperEngine 系列
小米汽车在 2023 年 12 月发布的HyperEngine 超级电机已实现量产,并应用于 2025 年的高端车型:
- V8s 超级电机
- 性能参数:转速 27,200rpm,功率密度 10.14kW/kg,最大功率 425kW,峰值扭矩 635N・m,效率 98.11%。
- 技术突破:采用 960MPa 特种硅钢片(强度为行业主流产品的 2 倍)、双向全油冷散热系统(定子散热面积增加 100%,转子降温 30%)、8 层 Hairpin 扁线绕组(槽满率 77%)。
- 应用车型:
- SU7 Ultra:后置双 V8s 电机,配合前置 V6s 电机,组成三电机四驱系统,零百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9km/h。
- YU7 高性能版:未来可能搭载单 V8s 电机,主打长续航与性能平衡。
- V6/V6s 超级电机
- 性能参数:转速 21,000rpm,功率密度 6.78kW/kg,V6s 最大功率 275kW,峰值扭矩 500N・m。
- 应用车型:
- SU7 标准版:单电机后驱版搭载 V6 电机,最大功率 220kW,零百加速 5.28 秒。
- SU7 Max/Pro:双电机四驱版采用 V6s 电机,综合功率 495kW,零百加速 2.78 秒。
- SU7 Ultra:前置 V6s 电机,与后置双 V8s 电机协同工作。
二、外部供应商:汇川技术与方正电机
小米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覆盖中低端车型及特定技术需求:
- 汇川技术(联合动力)
- 合作内容:
- V6s 电机:为 SU7 Ultra 提供前置电机,功率 288kW,适配 800V 高压平台。
- SiC 电驱系统:供应全 SiC 电驱总成,主驱芯片由英飞凌提供,提升能效与功率密度。
- 技术优势:汇川技术在电机控制器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2024 年数据),其高速电机技术(2 万转以上)与小米高端车型需求高度匹配。
- 合作内容:
- 方正电机
- 合作内容:
- 210kW 永磁同步电机:为 SU7 后驱版提供电机,采用油冷散热和扁线绕组技术,适配 800V 高压平台,2024 年底已交付 10 万台。
- 技术验证:工信部公示信息及用户拆解显示,SU7 后驱版电机型号 “TZ220XS000” 与方正电机参数一致,铭牌标注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
- 合作内容:
三、供应链策略:混合模式的背后逻辑
- 技术互补:
- 自研电机:聚焦高性能领域(如 V8s),通过材料创新(960MPa 硅钢)和散热设计(双向全油冷)突破行业瓶颈,支撑品牌高端化。
- 外部合作:利用汇川技术、方正电机的成熟供应链,快速实现规模化量产,降低成本。
- 风险分散:
- 避免单一供应商依赖,例如 SU7 Ultra 采用 “汇川前置 + 自研后置” 的组合,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 不同车型版本的电机配置差异(如标准版用方正电机,高端版用自研电机),平衡性能与成本。
- 生态协同:
- 方正电机同时为小米人形机器人 CyberOne 供应关节电机,形成 “汽车 + 机器人” 的技术复用。
- 汇川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积累,为小米智能驾驶系统提供潜在协同空间。
四、未来展望:自研技术的持续突破
小米已启动第三代电机预研,包括:
- 35,000 转电机:采用碳纤维激光缠绕转子工艺,实验室阶段已实现超高速运转。
- 全域 800V 架构:未来车型可能全面搭载自研 SiC 电控模块,进一步提升能效。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电机供应链呈现 **“高端自研、中低端合作”** 的格局:
- 自研 HyperEngine V8s/V6s:支撑 SU7 Ultra 等旗舰车型的性能标杆。
- 汇川技术:提供前置电机与 SiC 电驱系统,适配高端车型的技术需求。
- 方正电机:供应主流车型的电机,确保规模化量产。
这一策略既体现了小米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也通过外部合作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为后续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