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米汽车官方披露及第三方机构数据,2025 年 1-4 月的月交付量已明确如下:
一、各月交付量及市场表现
- 1 月:交付量超 20,000 台,延续了 2024 年 12 月的增长势头。此时小米 SU7 标准版与 Pro 版仍是主力车型,市场需求稳定。
- 2 月:交付量超 20,000 台,连续 5 个月交付量突破 2 万台。值得注意的是,小米 SU7 Ultra 于 2 月 27 日正式上市,售价从预售价 81.49 万元大幅下调至 52.99 万元,刺激了高端市场需求。
- 3 月:交付量跃升至 29,000 台,同比增长 45%。这一增长得益于北京亦庄工厂通过双班制将月产能提升至 3.2 万台,同时全国门店数量增至 235 家,覆盖 65 城。
- 4 月:交付量略降至 28,000 台,环比下降 3.4%。尽管如此,小米仍稳居新势力品牌前三。主要原因是 SU7 Ultra 双风道前舱盖版于 4 月中旬启动交付,初期产能有限(仅交付 3,000 台),而标准版与 Pro 版的交付节奏有所调整。
二、产能与供应链动态
- 现有产能:北京亦庄工厂目前月产能为 3.2 万台,较 2024 年第四季度提升 40%。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第三季度投产,届时年产能将突破 50 万台,为下半年 SUV 车型 YU7 的交付奠定基础。
- 订单压力:截至 4 月底,小米汽车未交付订单达 18 万台,显示市场需求仍强劲。若二期工厂按时投产,下半年交付量有望加速增长。
- 供应链挑战:4 月交付量环比微降,部分受限于 SU7 Ultra 新车型的零部件供应调试。此外,新能源市场整体面临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及芯片短缺问题,但小米通过提前备货缓解了部分压力。
三、市场竞争与战略布局
- 行业地位:在 2025 年 4 月新势力交付排名中,小米以 28,000 台位列第三,仅次于零跑(41,039 台)和小鹏(35,045 台)。与理想、蔚来等品牌相比,小米在 20 万 - 30 万元价格区间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 渠道扩张:4 月新增 34 家门店,全国门店总数达 269 家,覆盖 74 城。服务网点同步增至 132 家,覆盖 79 城,为交付量增长提供支撑。
- 产品矩阵:除主力车型 SU7 外,SU7 Ultra 双风道前舱盖版的交付标志着小米在高端市场的突破。而首款 SUV 车型 YU7 预计 6-7 月上市,起售价 23.59 万元,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四、全年目标与未来展望
- 目标调整:小米已将 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台提升至 35 万台,这一调整基于 1-3 月的超预期表现(累计交付 75,884 台)。
- 下半年预测:若二期工厂如期投产,且 SU7 Ultra 产能爬坡顺利,预计 5-12 月平均月交付量将达 3.5 万 - 4 万台,全年有望冲击 35 万台目标。
- 风险因素:需关注新能源补贴退坡、竞品车型(如特斯拉 Model 2)上市及经济环境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五、数据来源与统计口径
- 官方数据:小米汽车通过官网、官微等渠道按月公布交付量,统计口径为 “整车实际交付”。
- 第三方验证:乘联会、民生证券等机构的行业报告与小米官方数据基本一致。
- 数据时效性:截至 2025 年 5 月 4 日,仅 1-4 月数据已公开,5 月及后续月份交付量需待官方披露。
如需实时跟踪小米汽车交付动态,建议关注小米汽车官网或官方社交媒体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