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现有信息和小米汽车的战略布局,2025 年小米不会推出传统燃油车(油车)。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小米汽车的战略重心明确聚焦电动化
- 纯电车型主导市场
小米首款量产车型 SU7 系列(包括标准版、Ultra 版及纽北限量版)均为纯电动车,搭载双电机四驱或后置后驱系统,续航里程覆盖 675-770 公里。2025 年计划推出的 MX11 纯电 SUV 同样延续这一技术路线,采用双电机动力总成并配备后轮转向系统。这些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均围绕电动化展开,与燃油车无关。
- 增程式技术作为过渡方案
小米计划在 2026 年推出代号为 N3 的增程式 SUV,该车将搭载增程动力系统,通过燃油发动机发电驱动电机。虽然增程式车型使用燃油作为能源补充,但严格意义上仍属于电动车范畴(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与传统燃油车存在本质区别。
二、政策与市场环境倒逼燃油车退出
- 中国禁售燃油车政策加速落地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计划 2025 年起禁售燃油客车和货车,2035 年全国范围禁售燃油乘用车。
- 海南省作为试点,已明确 2030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
小米作为新入局者,必然优先布局符合政策导向的电动车领域,避免与政策红利失之交臂。
- 全球市场趋势不可逆
挪威、德国、印度等国家已设定 2025-2030 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欧洲豪华品牌如宝马、奔驰的高性能车系列也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小米若想进入海外市场(如欧洲),必须以电动车为核心产品。
三、技术研发与品牌定位强化电动化标签
- 赛道技术下放提升产品竞争力
小米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聘请宝马、法拉利等品牌的赛道专家,专注于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的性能调校。通过赛道成绩(如挑战纽北圈速)塑造 “高性能电动车” 形象,与燃油车形成差异化竞争。
- 智能化生态构建护城河
小米汽车搭载自研的 Xiaomi HAD 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并计划将 AI 技术深度整合到智能座舱中。这些功能更依赖电动车的电子架构,与燃油车的机械属性难以兼容。
四、用户需求与市场反馈验证电动化路径
- SU7 系列市场表现强劲
2024 年 SU7 交付量达 13.68 万台,2025 年目标提升至 35 万台,其中 Ultra 版用户超六成来自 BBA 等豪华燃油车换购。这表明消费者对小米电动车的认可度已超越传统燃油车。
- 增程式车型瞄准家庭市场
2026 年计划推出的增程式 SUV N3,旨在解决用户对续航里程的焦虑,同时满足家用场景需求。这种 “可油可电” 的设计更贴近政策对新能源车的定义,而非回归燃油车。
五、潜在疑问与澄清
- 混合动力车型是否属于油车?
混合动力(HEV/PHEV)车型虽使用燃油发动机,但主要依赖电机驱动。小米目前未公布 2025 年推出此类车型的计划,且增程式技术(2026 年)与传统混动存在本质区别。
- 政策是否允许燃油车存在?
中国允许燃油车在禁售时间表前继续销售,但新进入者(如小米)若布局燃油车,将面临政策风险和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不符合商业逻辑。
结论
2025 年小米不会推出传统燃油车。其产品线将以纯电动车为主(SU7 系列、MX11 纯电 SUV),并通过增程式技术(2026 年 N3 车型)拓展市场。这一战略既符合政策导向,也与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趋势一致。若用户关注 “可油可电” 的车型,需等待 2026 年增程式 SUV 的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