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小米家电的代工格局呈现 “自建工厂主导 + 外部代工补充” 的双轨模式,尤其在空调、冰箱、电视等核心品类上已形成差异化布局。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详细解析:
一、空调:自建工厂与长虹代工并行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投产
小米首座智能家电工厂于 2025 年 11 月正式投产,一期聚焦空调生产,规划六大核心分厂,预计 2026 年实现大规模量产。该工厂融合小米手机和汽车工厂的智能制造技术,引入 AI 大模型优化生产流程,初期产能主要用于高端产品(如米家中央空调 Pro 系列),目标直指 2030 年空调市场前两名。
- 长虹持续代工中低端机型
尽管自建工厂投产,2025 年小米空调仍依赖长虹代工。长虹凭借成熟的生产线和成本控制能力,继续为小米生产中低端家用空调,以满足市场快速增长需求(2025 年销量目标超千万台)。双方合作模式为 “自研设计 + 代工生产”,小米负责技术迭代和市场策略,长虹承担制造环节。
二、冰箱:多元化代工体系支撑市场扩张
- 核心代工厂分工明确
- 卧龙福美达:负责冰箱外壳冲压、喷涂等工艺,其台州工厂采用自动化产线,年产能超百万台。
- 英属塘科技:专注于电子硬件和控制板制造,东莞基地配备 SMT 生产线,支持小米对智能冰箱的功能需求。
- 世铭金阁:生产压缩机、散热器等核心部件,上海工厂引入德国技术,能效比提升 15%。
- 佛山工厂的产能补充
位于佛山的代工厂承担基础款冰箱生产,年产能 70 万台,采用多点质检和可追溯系统,确保产品一致性。该工厂同时为小米海外市场(如东南亚)提供本地化供应。
三、电视:头部代工厂集群保障供应链稳定
- 代工厂矩阵持续扩展
2025 年小米电视代工厂新增至 15 家,包括:
- 惠州市康冠科技:专注于高端 Mini LED 电视生产,采用自研背光技术,对比度提升至百万级。
- TCL、冠捷显示:负责主流尺寸电视(55-75 英寸),利用华星光电的面板资源降低成本。
- 合肥京东方:供应 OLED 电视面板,配合小米自研画质芯片,实现 120Hz 高刷新率和 98% DCI-P3 色域。
- 富士康的战略地位
富士康仍是小米电视的核心代工厂,其武汉基地承接高端机型(如小米电视大师系列),采用全自动化组装线,良率达 99.5%。
四、洗衣机:宁波吉德独家代工
小米洗衣机由宁波吉德电器独家代工,该企业在宁波拥有 300 亩生产基地,年产能 200 万台。吉德采用直驱变频电机和智能投放技术,支持米家 APP 远程控制,产品均价较竞品低 20%。2025 年小米洗衣机计划拓展线下渠道,吉德将配合产能爬坡。
五、小家电:生态链企业深度参与
- 德尔玛代工清洁类产品
德尔玛为小米代工加湿器、吸尘器等,其佛山工厂引入 AI 质检系统,不良品率降至 0.3%。2025 年德尔玛计划接入大模型优化生产流程,进一步提升效率。
- 智米、云米的协同生产
智米负责空气净化器和风扇,云米代工净水器和烟灶套装,两者均通过小米生态链实验室认证,产品与小米智能家居系统深度联动。
六、供应链变革与未来趋势
- 自建工厂的战略意义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的投产标志着小米从 “代工依赖” 转向 “自研自产”,预计 2026 年空调产能占比将达 40%,逐步替代长虹等外部代工。工厂同步筹建的百余间实验室,将加速技术自研(如压缩机、变频芯片),目标降低 30% 成本。
- 全球化布局
2025 年小米大家电进入 “出海元年”,东南亚市场由佛山工厂供应,欧洲市场计划与土耳其代工厂合作,实现本地化生产。
- 生态链整合升级
小米通过投资和技术赋能,将代工厂纳入生态体系。例如,长虹、吉德等企业已接入小米 IoT 平台,实现生产数据与销售端的实时联动,库存周转率提升 30%。
总结
2025 年小米家电代工呈现 “高端自研 + 中低端代工” 的分层策略,自建工厂与代工厂形成互补。随着武汉基地产能释放和技术自研深化,小米正逐步掌握供应链主导权,同时通过生态链整合和全球化布局,巩固其在智能家电领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