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小米 SU7 Ultra 的车身设计以极致性能与轻量化为核心,融合了赛道基因与量产车的实用性,以下是其车身的详细解析:
一、车身尺寸与空间布局
小米 SU7 Ultra 量产版的车身尺寸为5115mm×1970mm×1465mm,轴距保持 3000mm。相较于标准版 SU7,长度增加了 118mm,宽度增加 7mm,高度降低 10mm,整体呈现更低趴、更宽体的运动姿态。这一尺寸优化带来了三方面优势:
- 空间实用性:5115mm 的车长和 3000mm 轴距确保了后排腿部空间,配合 1970mm 的车宽,即使满载 5 人也不会感到局促。
- 操控稳定性:更低的车身高度(1465mm)和更宽的轮距(前轮距 1672mm)降低了车辆重心,提升了高速过弯的稳定性。
- 空气动力学基础:修长的车身比例为优化风阻提供了先天条件,配合主动式空气动力学套件,最终实现了0.195Cd 的风阻系数,比特斯拉 Model S Plaid 低 15%。
二、车身材料与轻量化技术
小米 SU7 Ultra 通过碳纤维 + 高强度钢 + 铝合金的混合材料体系,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同时实现极致减重:
- 碳纤维覆盖件:全车 21 处部件采用碳纤维材质,包括车顶、侧裙、尾翼、扩散器等,总覆盖面积达 5.5㎡,整车减重超 190kg。其中,热压罐成型的碳纤维车顶减重 11kg,且强度提升 300%。
- 高强度钢与铝合金:车身框架采用屈服强度 2000MPa 的超高强度钢,电池横梁和门槛梁使用铝挤压件,后地板与三角梁采用一体压铸工艺,整车扭转刚度达到51000N·m/deg,超越布加迪威龙(50000N・m/deg)。
- 整车重量控制:尽管配备三电机系统和大尺寸电池,SU7 Ultra 的整备质量仍控制在1900kg 以内,轻于同尺寸的传统燃油车。
三、空气动力学设计与性能提升
为了实现赛道级性能,SU7 Ultra 在空气动力学上进行了深度优化:
- 主动式空气动力学套件:
- 前唇与风刀:U 型风刀和超大前铲增加前轮下压力,配合主动闭合式进气格栅,可根据车速自动调节散热效率。
- 尾部扩散器:两挡自适应调节的尾部扩散器,在高速行驶时可提升下压力,日常驾驶时降低风阻。
- 碳纤维尾翼:固定式大尾翼(翼展 1560mm,弦长 240mm)可提供735kg 下压力,配合车身其他设计,整车最大下压力达2145kg,接近保时捷 911 GT3 RS 的水平。
- 细节优化:隐藏式激光雷达、无框车门、低风阻轮毂(21 英寸,前 265/35 R21,后 305/30 R21)等设计进一步降低空气阻力。
四、外观设计与个性化选项
SU7 Ultra 在保持家族化设计语言的同时,融入了赛道元素:
- 标志性元素:
- 闪电黄配色:原型车的闪电黄车漆搭配碳纤维拉花,量产版提供闪电黄、太空银、鹦鹉绿、珍珠白、曜石黑五种颜色。
- 黑化处理:前脸车标、大灯边框、尾部标识均采用黑化设计,强化运动感。
- 碳纤维装饰:外后视镜壳、侧裙、尾翼等部位的碳纤维材质外露,彰显性能基因。
- 选装套件:
- 竞速套装:包含 24K 金碳纤维车标、U 型风刀、大前铲等,可进一步提升赛道性能。
- 纽北限量版:专属赛道涂装、轻量化锻造轮毂、赛道座椅等,全球限量发售。
五、安全结构与防护技术
SU7 Ultra 的车身安全设计兼顾了碰撞防护与极端工况:
- 车身结构:高强度钢与铝合金占比超 90%,电池包采用 “三明治” 结构,配备 14 层物理防护和气凝胶隔热材料,防止热失控蔓延。
- 制动系统:标配 430mm 前碳陶瓷制动盘(轿车领域最大尺寸之一)、Akebono 前六后四活塞卡钳,配合博世 DPB+ESP10 全解耦制动系统,实现 “四重安全冗余” 和三级制动报警功能,100-0km/h 制动距离仅 25 米。
- 主动安全:搭载 11 个摄像头、12 个超声波雷达、3 个毫米波雷达和 1 颗禾赛 AT128 激光雷达,支持 L2 级辅助驾驶,包括自动变道、匝道进出、哨兵模式等功能。
六、制造工艺与品质把控
小米 SU7 Ultra 采用了多项高端制造工艺:
- 碳纤维热压罐成型:车顶、尾翼等部件通过高温高压工艺成型,确保碳纤维材料的强度与轻量化。
- 一体压铸技术:后地板和三角梁采用 6000 吨压铸机一体成型,减少零件数量,提升车身刚性。
- 车漆工艺:闪电黄配色采用多层金属漆,配合纳米级清漆,实现高饱和度与抗刮擦性能。
总结
小米 SU7 Ultra 的车身设计是性能、科技与美学的结合体:碳纤维材质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极致轻量化,空气动力学套件提升了赛道性能,高强度车身结构与安全技术保障了日常驾驶的可靠性。其 52.99 万元的起售价,使其成为目前市场上性能最强、性价比最高的纯电性能轿车之一,尤其适合追求速度与品质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