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5 月 3 日,小米 SU7 Ultra 的具体销量数据尚未由官方完整披露,但结合公开信息和第三方数据,可以梳理出以下关键进展:
一、订单与交付进展
- 预售阶段订单爆发
小米 SU7 Ultra 于 2025 年 2 月 27 日正式上市,2 小时内大定订单突破 10,000 台,提前完成全年 1 万台的销售目标。截至 3 月 2 日,锁单量超过 10,000 台,且 3 月 3 日至 3 月 9 日当周新增订单约 5,000 辆(其中 25%-30% 为 Ultra 版本),显示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 交付节奏与产能爬坡
3 月 2 日首车交付后,小米 SU7 Ultra 的产能逐步提升。根据第三方数据,4 月小米汽车整体交付量超 28,000 台,其中 SU7 Ultra 占比约 35%(即约 9,800 台)。若加上 3 月交付的部分订单,截至 4 月底,Ultra 的累计交付量预计在 1.5 万至 2 万台之间。
- 订单积压与交付周期
目前小米 SU7 Ultra 的订单交付周期为 18-21 周,部分选装双风道前舱盖的车型需等待 29-32 周。这表明产能仍受限于工厂规模,北京二期工厂预计年中投产,可能推动下半年交付提速。
二、市场表现与行业预测
- 机构预测差异
高盛曾预测小米 SU7 Ultra 2025 年销量为 4,000 台,但实际预售和交付数据远超预期。汇丰则更为乐观,预计全年销量可达 3 万台,毛利率约 30%。从当前订单和交付趋势看,3 万台的目标具备可行性。
- 细分市场竞争力
小米 SU7 Ultra 以 52.99 万元的起售价,在 50 万级纯电轿车市场中,其 1548 马力、1.97 秒零百加速等性能参数领先于特斯拉 Model S Plaid(起售价超 80 万元)。3 月上海地区上牌量 247 辆,全国排名第三,显示其在高端市场的认可度。
- 对小米汽车整体贡献
SU7 Ultra 占小米汽车 4 月交付量的 35%,推动单车收入提升至 28 万元。若维持这一比例,全年汽车业务收入有望突破 200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 20% 以上。
三、挑战与未来展望
- 产能瓶颈
尽管 4 月交付量创新高,但小米汽车仍有超 10 万订单待交付,产能不足是主要限制因素。北京二期工厂投产后,月产能有望从 3.2 万台提升至 5 万台,缓解交付压力。
- 市场竞争加剧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 50%,市场竞争白热化。小米需应对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的价格战,同时巩固 SU7 Ultra 在高端市场的差异化优势。
- 政策与用户反馈
近期小米 SU7 Ultra 因 “圈速考核解锁马力” 政策引发争议,部分用户认为限制了性能体验,但多数车主认可其安全导向。未来需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提升品牌口碑。
四、总结与数据估算
-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Ultra 累计交付量约 1.5 万至 2 万台,订单量超 2.5 万台。
- 全年销量预测:若产能顺利爬坡,且市场需求稳定,全年销量有望接近汇丰预测的 3 万台,成为 50 万级纯电轿车市场的爆款车型。
- 关键数据来源:小米官方交付公告、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如乘联会、民生证券)、供应链信息及媒体报道。
建议持续关注小米 5 月 27 日发布的 2025 年一季度财报,以获取更精确的销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