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的零件供应商

2025-05-06 23:38:08  阅读 2 次 评论 0 条

根据公开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已形成覆盖电池、电机、智能驾驶、底盘、车身材料及充电系统的多元化合作网络,以下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及技术合作伙伴的深度解析:

一、电池与动力系统


1. 电池技术与供应商

  •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为小米 SU7 Max/Pro 及 YU7 高性能车型提供三元锂电池(101kWh),能量密度达 260Wh/kg,支持 CLTC 续航 800 公里。其神行电池技术(4C 超充)已应用于小米 SU7 Ultra,实现 “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
  • 比亚迪弗迪电池:供应磷酸铁锂电池(73.6kWh/94.3kWh),用于 SU7 标准版及 YU7 基础车型,成本较三元锂低 15%-20%,适配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 中创新航:作为第三大电池供应商,其 One-Stop Bettery 系统集成方案被应用于小米入门级车型,提升空间利用率 12%。

2. 电机与电控

  • 汇川技术: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提供驱动电机,其中 V6s 电机峰值功率 299kW,应用于 SU7 Max;V8s 电机峰值功率 400kW,搭载于 SU7 Ultra,支持 2.5 秒零百加速。
  • 联合电子:供应电机控制器,与汇川技术形成双供应商策略,确保产能稳定性。
  • 威孚高科:参与电控系统研发,其 IGBT 模块适配 800V 高压平台,提升充电效率 30%。

二、智能驾驶与感知系统


1. 智能驾驶芯片

  • 英伟达 Orin:双芯片方案提供 508TOPS 算力,支持城市 NOA、代客泊车等功能,配合激光雷达实现全场景感知。
  • 地平线征程 6:作为备份方案,用于入门车型的 L2 级辅助驾驶,成本较英伟达降低 40%。

2. 传感器与执行器

  • 禾赛科技:AT128 激光雷达搭载于 SU7 Pro/Max,探测距离 300 米,分辨率 153 万点 / 秒,支持雨雾天气穿透率提升 50%。
  • 欧菲光:供应环视摄像头(4MP)、前视摄像头(8MP)及 DMS 驾驶员监测系统,与小米自研算法深度适配,延迟低于 50ms。
  • 德赛西威:提供 4D 毫米波雷达,探测角度覆盖 270°,支持超视距预警及变道辅助。

三、底盘与车身结构


1. 底盘系统

  • 拓普集团:供应一体化压铸后底板(9100 吨压力),减重 30%,提升扭转刚度至 40,000N・m/°。
  • 浙江世宝:中间轴产品适配线控转向系统,转向比 14:1,响应时间 0.15 秒。
  • 中捷精工:减震部件采用磁流变技术,可根据路况实时调整阻尼系数。

2. 车身材料

  • 吉林化纤:48K 大丝束碳纤维应用于 SU7 Ultra 车身,减重 57kg,同时提升车身强度至 3000MPa。
  • 沃特股份:LCP 材料用于 5.5G 车载天线,介电损耗低于 0.002,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四、智能座舱与电子系统


1. 智能座舱

  • 高通骁龙 8295:车规级芯片支持 5nm 制程,NPU 算力 30TOPS,驱动五屏联动及 AI 语音交互。
  • TCL 华星光电:16.1 英寸中控屏采用 Mini-LED 技术,峰值亮度 2000nit,色域覆盖 98% DCI-P3。
  • 华阳集团:AR-HUD 系统投射距离 7.5 米,分辨率 1920×720,支持导航信息与实景融合。

2. 电子架构

  • 经纬恒润:域控制器采用 SOA 架构,支持 OTA 升级频率提升至每月一次。
  • 雅创电子:供应车规级 MCU,用于车身控制模块,工作温度范围 - 40℃至 105℃。

五、热管理与充电系统


1. 热管理

  • 银轮股份:热泵系统在 - 10℃环境下 COP 达 2.8,较传统 PTC 加热能耗降低 50%。
  • 奥特佳:空调系统采用 CO₂冷媒,GWP 值低于 1,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2. 充电网络

  • 特来电:超充桩功率达 480kW,10 分钟补能 400 公里,覆盖全国 90% 高速公路服务区。
  • 科大智能:“星河” 家充桩支持蓝牙无感启动,IP55 防护等级,适配小米、特斯拉等 99.9% 车型。

六、供应链策略与风险控制


  • 双供应商机制:电池(宁德时代 / 弗迪)、电机(汇川 / 联合电子)、芯片(英伟达 / 地平线)均采用双源供应,降低断供风险。
  • 本土化率提升:2025 年供应链本土化率达 85%,其中碳纤维(吉林化纤)、碳化硅(士兰微)等关键材料实现自主可控。
  • 技术冗余设计:智能驾驶系统采用 “视觉 + 激光雷达 + 毫米波雷达” 三重感知冗余,确保 L3 级自动驾驶安全。

总结


小米汽车通过整合全球头部供应商与本土创新企业,构建了覆盖 “三电系统 - 智能驾驶 - 智能座舱 - 充电网络” 的全产业链生态。其供应链策略既注重技术领先性(如宁德时代神行电池、禾赛激光雷达),又强调成本控制(弗迪电池、地平线芯片),同时通过本土化布局提升供应链韧性。未来,随着固态电池、4D 毫米波雷达等新技术的导入,小米供应链将持续优化,支撑其 “全球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的战略目标。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9088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