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小米在 2025 年的汽车领域合作呈现多维度布局,主要集中在技术供应链、充电网络和投资合作等方面,具体合作方向如下:
一、核心技术与供应链合作:比亚迪
小米与比亚迪的合作在 2025 年进一步深化,比亚迪成为小米汽车核心技术的重要合作伙伴。
- 电池供应:比亚迪为小米 SU7 系列车型提供 73.6kWh 的刀片电池,助力其续航达到 620 公里。此外,小米 SU7 Ultra 高端车型搭载了比亚迪的高性能电池和碳纤维轻量化技术,冲击 80 万元级豪华市场。
- 技术联合研发:双方在智能驾驶、车载系统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例如小米 SU7 的 HyperOS 系统与比亚迪的三电技术整合,优化能源管理效率。
- 产能协同:比亚迪 2025 年 2 月交付量超 32 万辆,其稳定的电池产能为小米汽车的 35 万台年交付目标提供了保障。
二、充电网络合作:蔚来、小鹏、理想
小米在充电补能领域与头部新势力车企达成广泛合作,构建跨品牌充电生态。
- 充电网络互通: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与蔚来、小鹏、理想等 18 家运营商合作,接入超 126 万根充电桩,覆盖 2691 个区县。其中,蔚来 1.4 万根、小鹏 9000 根、理想 6000 根充电桩纳入小米充电地图。
- 技术整合:小米充电地图实现动态负荷调控,可根据电网压力智能分配充电功率;蔚来换电站与第三方快充桩数据打通,用户可实时查看桩群健康状态。
- 商业模式:充电收益采用 “桩主 50%+ 平台 30%+ 车企 20%” 的分成模式,未来可能向第三方统一运营模式演进。
三、投资与代工合作:江铃集团新能源
小米通过投资和代工模式拓展产品线,布局电动跑车领域。
- 羿驰 01 电动跑车:小米投资的工匠派新能源与江铃集团新能源合作,推出定价 22.98 万元的两座纯电动跑车羿驰 01,由江铃代工生产。该车型采用小米生态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计划 2025 年下半年上市。
- 生产资质解决:江铃集团新能源为工匠派提供生产资质支持,帮助其完成工信部申报,加速产品落地。
四、潜在合作方向:北汽蓝谷、江淮汽车
尽管 2025 年尚未有明确的整车制造合作公告,但以下企业仍被视为潜在合作伙伴:
- 北汽蓝谷:曾与小米传出代工传闻,双方在 2024 年共建电芯工厂(北京时代新能源科技),未来可能在整车制造领域进一步合作。
- 江淮汽车:江淮与小米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有技术合作,且具备代工经验(如蔚来),但小米官方尚未确认代工关系。
五、自建生产体系
小米坚持自主造车战略,北京亦庄超级工厂是核心生产基地:
- 产能规划: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工厂 2025 年完建后总产能将达 70 万辆,支撑 35 万台年交付目标。
- 技术布局: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每小时生产 40 台整车,极限产能达 24 万辆 / 年。
总结
2025 年小米的汽车合作以 **“技术供应链 + 充电生态 + 投资代工”** 为核心,与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企业形成互补。尽管未与传统车企建立深度合资或代工关系,但通过多元化合作快速提升产品力和市场份额。未来,随着小米 YU7 等新车型上市,其合作版图可能进一步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