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27 日晚,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 "双 Ultra" 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小米 SU7 Ultra,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小米汽车高端化战略的里程碑,更以 "重新定义豪车新标准" 的姿态引发了行业震动。以下是发布会的核心看点与市场反响的深度解析:
一、发布会核心内容:性能、科技与豪华的三重突破
1. 定价策略颠覆行业认知
雷军宣布小米 SU7 Ultra 标准版售价 52.99 万元,较此前 81.49 万元的预售价大幅下降 28.5 万元,这一 "价格腰斩" 策略直接冲击了保时捷 Taycan(88.8 万元起)、特斯拉 Model S Plaid(82.89 万元)等竞品的市场地位。雷军在发布会上直言:"我们不觉得高价有面子,而是要让喜欢这辆车的人真的买得起。" 这种 "高配低价" 的策略迅速点燃市场热情,发布会后 2 小时大定订单突破 1 万台,远超全年 1 万台的销售目标。
2. 性能参数对标超跑
小米 SU7 Ultra 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两台 V8s 电机 + 一台 V6s 电机),最大马力 1548PS,零百加速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动力参数全面超越保时捷 Taycan Turbo GT(761PS/2.8 秒)。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搭载的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支持 10 分钟补能续航 400km,配合碳纤维车身(减重 30%)和赛道级散热系统,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跑出 2 分 09 秒 944 的圈速,打破保时捷保持的量产车纪录。
3. 智能化与豪华配置
- 智能驾驶:全系标配小米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支持城市 NOA、自动泊车等功能,与特斯拉 FSD 形成直接竞争。
- 豪华内饰:采用 Nappa 真皮座椅、21 扬声器杜比全景声系统,配合 17.3 英寸中控屏和 AR-HUD 抬头显示,打造 "移动的智能座舱"。
- 生态互联:与小米澎湃 OS 深度整合,支持手机远程控车、智能家居联动等功能,构建 "人车家全生态"。
二、市场反响与行业影响
1. 销量与订单数据
- 发布会后 2 小时大定突破 1 万台,3 月 2 日首车交付时订单已达 1.9 万台,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 购车用户中,原 BBA 56E(宝马 5 系、奥迪 A6、奔驰 E 级)车主占比超 50%,女性用户占比约 20%,打破了传统豪华车市场的性别格局。
2. 品牌形象重塑
雷军在发布会上多次强调 "性能比肩保时捷、科技紧追特斯拉、豪华媲美 BBA",通过纽北赛道成绩、智能驾驶技术展示等,成功将小米 SU7 Ultra 塑造为 "新豪车" 标杆。保时捷官方微博对其赛道成绩的点赞,更被视为传统豪华品牌对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认可。
3. 产业链带动效应
小米 SU7 Ultra 的热销带动了宁德时代(电池)、汇川技术(电驱系统)、星源卓镁(轻量化材料)等供应链企业的订单增长。据雪球研报,宁德时代 2025 年 Q1 动力电池订单同比激增 200%,小米汽车贡献其营收增量的 35%。
三、后续发展与挑战
1. 产能与交付压力
尽管订单火爆,但小米汽车面临产能爬坡挑战。截至 3 月,SU7 Ultra 交付周期已延长至 6-7 个月,部分用户因等待时间过长选择退订。雷军在 3 月 9 日央视采访中表示,将通过扩建工厂、优化供应链管理缓解交付压力。
2. 技术迭代与安全争议
- 5 月 1 日,小米 SU7 Ultra 推送 1.7.0 版本 OTA 更新,新增赛道圈速考核功能,未达标用户将限制最大马力至 900PS,引发 "性能阉割" 争议。官方解释称此举是为了保障新手用户安全。
- 4 月发生的 SU7 碰撞起火事故,暴露出电池包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隐患,尽管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但已对品牌口碑造成一定影响。
3. 全球化布局
3 月 4 日,小米 SU7 Ultra 在欧洲亮相,王化表示 "欧洲用户对 SU7 Ultra 的热情不亚于国内"。但进入欧洲市场需面对严苛的排放法规、充电基础设施差异等挑战,小米计划 2025 年在欧洲建成 500 座超充站,为后续市场拓展铺路。
四、发布会亮点回顾
- 雷军演讲金句:"Ultra 就是极致的追求和纯粹的向往","我们不是在造车,而是在创造一个时代的符号"。
- 产品展示环节:通过虚拟赛道动画、实车漂移表演等形式,展现 SU7 Ultra 的操控性能。
- 用户互动:世界围棋冠军柯洁现场宣布全款购车,雷军赠送签名车模,强化 "科技爱好者首选" 的品牌形象。
这场发布会不仅是小米汽车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车企在高端市场的全面崛起。随着小米 SU7 Ultra 的持续热销,其能否在豪华车市场中撕开传统品牌的壁垒,仍需时间检验。但不可否认的是,雷军通过这场发布会,再次向行业证明了小米 "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行业"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