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用的哪家电池

2025-05-06 23:52:18  阅读 22 次 评论 0 条

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核心供应商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电池),同时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启动试点应用。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主力供应商: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双巨头


1. 宁德时代:高端车型核心合作伙伴


  • 技术覆盖

    • 三元锂电池:为小米 SU7 Max/Pro、YU7 四驱高配版等高性能车型提供麒麟电池(101kWh)和神行超充电池(94.3kWh),能量密度达 250-290Wh/kg,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0 分钟补能 400km。
    • 磷酸铁锂电池:供应标准版车型的部分电池(如 SU7 基础版的 73.6kWh 电池),与比亚迪形成 “随机混装” 模式,用户购车时无法自主选择。

  • 合作深度

    • 双方合资建设的北京电芯工厂于 2025 年投产,年产能规划 30GWh,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优先保障小米汽车供应链稳定。
    • 宁德时代独家为小米 SU7 Pro + 高配版提供麒麟 5.0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 500Wh/kg,CLTC 续航达 1200 公里,2025 年 Q4 开始量产。


2. 比亚迪(弗迪电池):经济型车型主力


  • 技术路线

    • 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为小米 SU7 标准版、YU7 单电机后驱版提供 73.6kWh 和 96.3kWh 电池,体积利用率提升 50%,安全性通过针刺测试。
    • BMS 系统:与宁德时代共同为小米汽车提供电池管理技术,优化不同供应商电池的兼容性。

  • 市场策略

    • 比亚迪通过 “随机混装” 策略进入小米供应链,标准版车型的电池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随机供应,旨在降低成本并分散供应链风险。


二、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与试点应用


1. 宁德时代麒麟 5.0 固态电池


  • 性能参数

    • 能量密度 500Wh/kg(传统液态电池约 250Wh/kg),体积减少 40%,支持 3000 次循环(剩余容量≥80%),寿命覆盖 100 万公里行驶里程。
    • 安全性提升:消除液态电解质,热失控风险降低 90%,通过针刺、挤压等极端测试。

  • 量产进度

    • 2025 年 Q4 率先搭载于 SU7 Pro + 高配版,月产能 1.2 万组,2026 年计划扩展至 SU7 Max 车型。
    • 成本目标:2026 年通过材料回收工艺优化,将成本降至$100/kWh以下(当前约$150/kWh)。


2. 自研与合作布局


  • 清陶能源合作:2024 年签署协议联合开发硫化物固态电池,目标能量密度 400Wh/kg 以上,计划 2027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 专利储备:小米已申请固态电解质界面改性、超薄锂金属负极等核心专利 56 项,技术路线聚焦硫化物体系。

三、供应链管理与技术创新


1. 双供应商策略


  • 标准版车型(如 SU7 基础版、YU7 单电机版)采用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随机混装,Pro/Max/Ultra 版则明确使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确保不同市场定位的车型均能获得稳定供应。

2. 自研技术突破


  •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体积效率 77.8%,最高电量 132kWh,CLTC 续航超 1200 公里,已申请 132 项专利。
  • 电池包工厂:小米自建电池包工厂,实现电芯到系统的垂直整合,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四、风险与挑战


1. 供应商依赖


  • 高端车型高度依赖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若其产能受限可能影响交付节奏。
  • 比亚迪刀片电池的 “随机混装” 模式可能导致用户对电池品牌的不确定性,影响购车决策。

2. 固态电池量产风险


  • 麒麟 5.0 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仍需验证,2025 年仅在 SU7 Pro + 高配版试点,成本下降目标能否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电池供应链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核心,覆盖磷酸铁锂与三元锂技术路线,同时通过固态电池试点布局未来。用户购车时需注意:

  • 标准版车型:电池品牌随机(宁德时代 / 比亚迪),主打性价比与安全性。
  • Pro/Max/Ultra 版:明确搭载宁德时代高性能电池,适合追求续航与快充的用户。
  • SU7 Pro + 高配版:2025 年 Q4 起可选择固态电池,代表小米在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突破。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9100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