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小米车机 CarWith 已通过多次版本迭代,在功能、兼容性和用户体验上实现显著提升。以下是基于最新搜索信息的综合分析:
一、核心功能升级与技术亮点
- 多模态交互与语音控制
小米 CarWith 在 2025 年整合了超级小爱助手的 AI 大模型能力,支持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交互。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导航、音乐播放、智能家居控制等操作,例如 “导航到最近的充电桩” 或 “打开家里的空调”。此外,小爱同学新增 “全局执行” 功能,可处理复杂指令链,如 “播放周杰伦的歌并调整空调温度到 24 度”。
- 地图与导航体验优化
- 车道级导航:高德地图车道级导航已上线,支持实时还原道路场景,包括车道数量、地面标识和出入口,提升复杂路况下的导航精准度。
- AR 导航协同:虽然 CarWith 本身未直接集成 AR 投影,但通过与小米智能眼镜 2 代联动,可实现 AR 路况叠加和 HUD 显示,例如在挡风玻璃上投射虚拟车道线和实时车速。
- 智能流转:手机端地址信息可自动同步至车机,用户在微信或其他应用中点击地址时,CarWith 会提示是否跳转至车机导航,无需手动输入。
- 应用生态与界面定制
- 音乐与娱乐:QQ 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应用支持歌词显示和个性化推荐,新增汽水音乐专区,提供 “摸鱼模式”“黑夜 EMO” 等场景化音乐体验,界面颜色随歌曲风格动态变化。
- 视频与投屏:支持抖音、B 站等视频应用投屏,通过方向盘按键控制上下滑动切换内容,但竖屏车机需手动调整显示比例。
- 界面自定义:用户可拖拽地图、音乐卡片调整位置,支持深浅模式自动切换(随日出日落或车机设置),并新增全透明背景效果。
- 车辆状态与远程控制
- 实时监测:显示车辆电量、胎压、续航等数据,并与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联动,例如在导航时自动提示充电桩位置和充电进度。
- 远程操作:通过 CarWith 可远程解锁车门、预开启空调,甚至控制家中智能设备(如扫地机器人、智能窗帘),实现 “人车家” 一体化联动。
二、兼容性与市场布局
- 跨平台支持
CarWith 兼容 Android 和 iOS 系统,覆盖 95% 以上智能手机用户。车机端适配 Linux、QNX、Android 等主流操作系统,支持宝马、奔驰、奥迪、吉利、零跑等 1400 余种车型,累计覆盖车辆超 2600 万台。
- 连接稳定性提升
- 无线连接优化:2025 年版本大幅改善无线连接稳定性,减少断连和卡顿问题,支持蓝牙 + WiFi 双链路传输,首次连接后可自动回连。
- 多设备协同:与小米手机、平板、智能眼镜等设备无缝流转,例如下车后导航信息自动同步至手机,步行路线继续在屏幕上显示。
三、用户反馈与市场表现
- 正面评价
- 流畅性提升:用户反馈 v3.4.2 版本的操作流畅度显著改善,地图拖拽、音乐切换等操作响应更快。
- 功能实用性:车道级导航、语音控制和智能家居联动被频繁提及,尤其受到年轻用户和科技爱好者的欢迎。
- 待优化点
- 应用适配问题:部分第三方应用(如微信)在车机端显示仍需优化,竖屏布局适配不足。
- 语音唤醒延迟:部分场景下小爱同学唤醒后需短暂等待才能执行指令,尤其在复杂指令链中。
四、未来展望
小米 CarWith 未来可能进一步深化与小米汽车的协同,例如整合自动驾驶系统的实时数据(如自动变道提示)和充电桩智能推荐。此外,AR 导航与 HUD 显示的深度集成、更丰富的车载应用生态(如办公场景支持)将是重点发展方向。
总结
2025 年的小米 CarWith 已从基础的车机互联工具进化为 “人车家” 生态的核心枢纽,凭借 AI 交互、精准导航和广泛兼容性,成为智能出行领域的重要玩家。尽管仍有细节需打磨,但其功能全面性和用户体验已具备与苹果 CarPlay、华为 HiCar 竞争的实力,尤其在本土化服务和生态整合上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