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5 月 4 日,小米 SU7 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其市场表现持续强劲。根据第三方机构及官方公布的信息,小米 SU7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达75,869 辆,稳居中国中大型轿车销量榜首,远超奥迪 A6L(45,148 辆)、奔驰 E 级(33,302 辆)等传统豪华车型。进入 4 月,尽管市场竞争加剧,小米 SU7 仍交付了28,500 辆,环比 3 月的 29,244 辆微跌约 3%,但整体表现依然稳健。
核心数据与市场地位
- 季度与月度表现
-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以 75,869 辆的销量领跑中大型轿车市场,其中标准版贡献了 72,600 辆,Ultra 版售出 3,300 辆。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小米汽车的单季销量纪录,也使其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现象级车型。
- 2025 年 4 月:交付量达 28,500 辆,虽环比略有下滑,但仍高于 2024 年同期水平。值得注意的是,4 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而小米 SU7 通过促销活动(如 5 月限时购车权益)维持了市场热度。
- 累计销量与订单情况
- 截至 2025 年 3 月 6 日,小米 SU7 累计销量突破 32 万辆,其中已交付 18 万辆,仍有 15 万辆订单待交付。
- 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 16 日,小米 SU7 系列四款车型累计锁单约 38 万份,订单积压周期长达 49 周,显示出市场需求的旺盛。
- 市场竞争与行业影响
- 小米 SU7 的热销对传统豪华品牌和新势力车企均构成挑战。例如,特斯拉 Model 3 在 2025 年 3 月的销量为 25,938 辆,同比下滑明显,部分市场份额被小米分流。
- 在新势力品牌中,小米 SU7 的单月销量已接近零跑、小鹏等头部品牌的全系销量,成为新能源市场的 “单车冠军”。
关键驱动因素
- 产品竞争力
- 智能化配置:小米 SU7 搭载 Xiaomi Pilot Pro 和 Xiaomi HAD 辅助驾驶系统,结合 508TOPS 算力芯片和激光雷达,在城市领航等场景中表现突出。
- 生态协同:通过 “人车家生态” 闭环,SU7 实现了与米家智能设备的无缝联动,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30 岁以下用户占比超 60%)。
- 产能与供应链
- 小米汽车工厂一期年产能为 15 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将进一步提升。目前,SU7 Ultra 的交付周期已缩短至 9-12 周,而标准版仍需等待 35-38 周。
- 雷军在 2025 年 4 月透露,小米汽车新增 34 家门店,全国门店总数达 269 家,服务网点覆盖 79 城,为销量增长提供了渠道支持。
- 市场策略
- 5 月推出限时购车权益,包括赠送 Nappa 真皮座椅、终身免费辅助驾驶使用权等,进一步降低购车门槛,刺激订单增长。
- 小米 SU7 Ultra 的上市(起售价 52.99 万元)不仅丰富了产品线,还带动了老款车型订单量提升约 10%。
未来展望
- 销量预期
-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小米汽车工厂二期投产和新车 YU7(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的加入,小米 SU7 的月销量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突破 3 万辆。
- 若产能问题得到解决,小米 SU7 全年销量可能接近或超过 35 万辆,挑战特斯拉 Model Y 的市场地位。
- 风险与挑战
- 供应链压力: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供应波动可能影响交付速度。
- 市场竞争: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加速新能源转型,问界、智界等新品牌也在高端市场发力,竞争将更加激烈。
- 品牌认知:小米需进一步强化 “高端、科技、豪华” 的品牌形象,扭转消费者对 “高性价比” 的固有认知。
总结
小米 SU7 在 2025 年的销量表现印证了其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 “黑马” 的实力。截至 4 月底,累计销量突破 10 万辆,稳居中大型轿车销量榜首。尽管面临产能和市场竞争压力,小米通过产品创新、生态协同和灵活的市场策略,持续巩固其市场地位。未来,随着产能提升和新车上市,小米 SU7 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