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信息及权威媒体报道,2025 年小米 SU7 的整备质量因配置版本不同存在差异。以下是具体数据及分析:
一、基础版本重量(2024 款延续至 2025 年)
- 后驱标准长续航智驾版
- 整备质量:1980kg
- 满载质量:2430kg
- 配置特点:搭载弗迪磷酸铁锂电池(73.6kWh),单电机后驱(220kW),CLTC 续航 700km。轻量化设计主要通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和简化部分配置实现。
- 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Pro 版
- 整备质量:2090kg
- 满载质量:2540kg
- 配置特点:升级为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94.3kWh),续航提升至 830km,增加部分智能驾驶硬件(如激光雷达),但未配备空气悬架。
- 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
- 整备质量:2205kg
- 满载质量:2655kg
- 配置特点: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101kWh),双电机四驱(495kW),CLTC 续航 800km,配备空气悬架和更高级的驾驶辅助系统(如双 Orin-X 芯片)。
二、2025 年新增版本:小米 SU7 Ultra
- 整备质量:2360kg
- 满载质量:2810kg
- 配置特点:
- 动力升级:三电机四驱系统(1138kW),0-100km/h 加速仅需 1.98 秒,最高时速 350km/h,搭载江苏时代三元锂电池(93.7kWh),CLTC 续航 630km。
- 车身强化:车长增加至 5070mm,采用碳纤维前舱盖、钛合金悬架部件等轻量化材料,同时配备双腔空气悬架和陶瓷通风盘式刹车。
- 智能配置:128 线激光雷达、2 颗英伟达 Orin-X 芯片(算力 508 TOPS),支持城市 NOA 和端到端自动驾驶功能。
三、重量差异的核心原因
- 电池类型与容量:
- 磷酸铁锂电池(如标准版)比三元锂电池(如 Max 版)更重,但成本更低;Ultra 版采用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重量进一步增加。
- 电池容量越大(如 Pro 版 94.3kWh vs 标准版 73.6kWh),电池包重量差异约 66kg。
- 驱动系统:
- 双电机四驱(Max 版)比单电机后驱(标准版)增加约 225kg,主要来自前电机、电控系统及传动轴。
- Ultra 版三电机系统额外增加 155kg,同时需强化车身结构以应对更高扭矩。
- 智能硬件与选装件:
- 激光雷达、双 Orin-X 芯片等智驾硬件增加约 30kg。
- 空气悬架(Max 版 / Ultra 版)增加约 40kg,而碳纤维部件(Ultra 版)可减少约 20kg。
四、与竞品对比
车型 | 整备质量(kg) | 续航(CLTC) | 动力配置 |
---|---|---|---|
小米 SU7 Max | 2205 | 800km | 双电机四驱(495kW) |
特斯拉 Model S Plaid | 2205 | 672km | 三电机四驱(750kW) |
比亚迪汉 EV 创世版 | 2020 | 715km | 单电机后驱(180kW) |
蔚来 ET7 首发版 | 2350 | 500km | 双电机四驱(480kW) |
- 优势:小米 SU7 Max 在相近整备质量下实现了更高的续航和更低的价格(29.99 万 vs Model S Plaid 82.89 万)。
- 不足:Ultra 版整备质量(2360kg)略高于蔚来 ET7,但动力性能更优(1.98 秒加速 vs ET7 3.8 秒)。
五、用户选购建议
- 家用通勤:选择后驱标准版(1980kg),平衡续航(700km)与能耗(12.3kWh/100km),适合城市代步。
- 长途出行:后驱 Pro 版(2090kg)续航达 830km,且支持 800V 超充(15 分钟补能 510km),适合跨省驾驶。
- 性能需求:四驱 Max 版(2205kg)兼顾动力(2.78 秒加速)与续航(800km),适合追求驾驶乐趣的用户。
- 极致体验:Ultra 版(2360kg)以 2.36 吨车重实现 1.98 秒加速,配备赛道模式和碳纤维套件,适合赛道爱好者。
六、数据来源与注意事项
- 官方渠道:小米汽车官网、工信部备案信息(型号 BJ7000MBEVR2/BA1)。
- 第三方验证:汽车之家、易车等媒体实测数据与官方一致。
- 配置影响:选装 21 英寸轮毂、碳纤维套件等会增加约 10-15kg 重量,具体以实车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特定配置的详细参数,建议通过小米汽车 APP 或线下门店查询最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