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九号电动车与小米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九号公司凭借智能化技术和全球化布局,在高端电动两轮车市场持续领跑;而小米则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通过生态链产品间接参与短交通市场。以下从技术、产品、市场、政策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布局:智能化与生态链的角力
九号电动车
- 自研技术突破:
九号在 2025 年推出了搭载「智能 3.0」技术的车型,整合 AI 视觉辅助系统(Ninebot SIGHT)和自适应动力算法,实现智能路径规划、驾驶行为分析等进阶功能。例如,远航家 M3 95C MAX 配备的 ALC 全境光幕系统,远光亮度达 36,000 坎德拉,夜间铺路效果显著提升。
2. 研发投入加码:
2025 年 Q1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54.14% 至 2.53 亿元,重点布局 RTK + 视觉融合技术,解决边缘切割等复杂场景的导航问题。其自研轮毂电机扭矩达 85Nm,能耗较竞品降低 20%+,支撑欧洲市场的中高端 E-Bike 战略。
3. OTA 订阅服务:
智能系统 RideyGo! 的付费功能渗透率超 30%,月费模式贡献增量利润,形成「硬件 + 软件」双轮驱动的盈利模式。
小米
- 生态链协同:
小米有品平台仍在销售九号平衡车、滑板车等产品,但两者合作仅限于分销层面。小米更注重通过生态链企业(如骑记)布局两轮车市场,例如 2025 年推出的小米电动平衡车 2025 新款,主打高性价比和智能化交互。
2. 汽车领域的智能化:
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如 MIUI Car OS 3.0、后轮转向功能)可能间接赋能短交通产品,但尚未明确向两轮车领域延伸。
二、产品策略:高端化与性价比的分野
九号电动车
- 高端市场统治力:
在 4000 元以上价格带,九号连续两年销量第一,2025 年 Q1 终端激活量同比翻倍,高端车型(如搭载 ABS/TCS 的智能款)占比提升推动毛利率至 21%-22%。例如,远航家 M3 95C MAX 以 6999 元起售价,融合 12 寸满盘电机、7232 铅酸电池和 5 英寸 TFT 全彩大屏,成为电摩领域的标杆。
2. 全球化产品矩阵:
欧洲市场推出 3 款适配多地形的 E-Bike,目标市占率 20%-30%;美国市场通过 Home Depot 等渠道推广越野轮 / 双刀盘新品,2025 年销量目标翻倍至 2 万台。
3. 女性用户拓展:
5-6 月推出 2-3 款女性专属车型,轻量化设计 + 时尚配色,目标女性用户占比从 20%-30% 提升至 30%+。
小米
- 生态链产品覆盖:
小米有品的平衡车、滑板车价格集中在 900-1500 元区间,主打入门级市场。例如,小米电动平衡车 2025 新款以 916 元(券后)的价格,配备 10 寸轮胎和智能腿控功能,吸引年轻用户。
2. 新能源汽车跨界:
小米首款纯电 SUV YU7 计划 2025 年 6-7 月上市,搭载自研智能座舱和长续航电池,定价策略可能冲击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对两轮车领域影响有限。
三、市场竞争:渠道与政策的双重挑战
九号电动车
- 渠道扩张:
国内门店超 7600 家,覆盖 90% 县级市场,单店坪效提升 15%+;欧洲门店达 2000 + 家,渗透率从 30% 提升至 50%。
2. 政策红利: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GB 17761—2024)》推动行业向智能化升级,九号全系标配北斗定位、5G 通信等功能,契合政策要求。2025 年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进一步刺激高端车型需求。
小米
- 价格敏感型市场:
小米生态链产品依赖电商和社交渠道(如抖音、小红书),通过「线上种草 + 线下取车」模式触达年轻用户,但在 4000 元以上高端市场缺乏竞争力。
2. 政策风险:
小米在两轮车领域的产品多为平衡车、滑板车,部分产品可能面临新国标对速度、重量的限制,需加速技术迭代以符合法规要求。
四、未来趋势:智能化与全球化的决胜战场
- 技术融合:
九号计划将汽车级自动驾驶技术(如 RTK 定位)下放至两轮车,而小米可能通过生态链企业探索两轮车与汽车的智能互联场景。 - 市场分化:
九号在高端市场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而小米可能通过性价比策略在下沉市场扩大份额,但两者的核心竞争领域重叠度较低。 - 政策变量:
2025 年 5 月起执行的电动车充电、停放新规,以及欧盟对碳排放的严格限制,将考验企业的合规能力和供应链弹性。
总结
2025 年,九号电动车与小米的竞争本质是「垂直深耕」与「生态扩张」的较量。九号凭借智能化技术、高端产品矩阵和全球化布局,在电动两轮车领域建立起护城河;而小米则通过生态链产品和汽车业务的协同,在短交通市场保持存在感。未来,九号需应对传统品牌(如雅迪、爱玛)的智能化追赶,而小米则需在两轮车领域明确战略重心,以避免陷入「大而不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