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su7制造商

2025-05-07 00:19:53  阅读 10 次 评论 0 条

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其生产制造在 2025 年呈现出自建工厂主导、代工合作辅助的多元化格局。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解析:

一、自建工厂:核心产能支撑


小米汽车位于北京亦庄的超级工厂是 SU7 生产的核心基地。该工厂分两期建设,一期于 2024 年 3 月正式投产,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双班生产和设备优化,实际月产能已提升至 2.2 万台。二期工厂于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两座工厂合计年产能达 30 万辆。二期工厂配备 2.5 公里测试跑道和智能车间,专门支持 SU7 Ultra 等高端车型的 800V 高压平台与高阶智驾研发。

截至 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累计交付超 21.61 万辆,其中自建工厂贡献了主要产能。例如,2024 年 4 月 3 日首批交付的车辆即来自北京工厂总装车间。2025 年小米汽车设定了全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自建工厂的产能提升是关键支撑。

二、代工合作:阶段性产能补充


尽管自建工厂产能逐步释放,但 2025 年仍存在代工合作以应对短期需求。根据多方信息,小米 SU7 的代工方主要包括:

  1.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作为小米 SU7 的初始代工方,北汽越野在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初承担了部分生产任务。工信部备案信息显示,小米 SU7 的产品型号(BJ7000MBEVR2、BJ7000MBEVA1)明确标注生产企业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生产地址位于小米自建工厂所在地。这种代工模式类似于蔚来与江淮的合作,即借用代工方的生产资质,实际生产过程由小米主导。
  2. 北京奔驰:部分消息源提到北京奔驰参与了小米 SU7 的代工,但这一说法存在争议。北京奔驰作为北汽集团的合资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线和质量管理体系,理论上具备代工能力。然而,权威信息(如工信部备案)未明确提及北京奔驰,且小米官方未正式确认这一合作,因此该信息可能存在偏差。

需要强调的是,代工合作在 2025 年已退居次要地位。随着自建工厂产能的全面释放,小米 SU7 的生产重心逐渐转向自主制造。例如,2025 年 2 月上市的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即由自建工厂生产,搭载自研的 V8s 电机和碳化硅高压系统,体现了小米对核心技术的掌控。

三、供应链与技术合作:保障生产质量


除整车制造外,小米 SU7 的供应链体系也深度整合了行业资源:

  • 电池供应:标准版车型搭载襄阳弗迪电池的磷酸铁锂电池,Pro 版和 Max 版采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
  • 电机与电控:基础版车型使用联合汽车电子的驱动电机,高性能版(如 SU7 Ultra)则采用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的电机,并结合小米自研的智能底盘技术。
  • 智能系统:Xiaomi HyperOS 智能座舱、Xiaomi Pilot 智能驾驶系统均为小米自研,搭载骁龙 8295 芯片,实现车机与手机生态的无缝互联。

四、未来规划:产能扩张与新车型布局


为满足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小米正加速推进产能建设:

  • 武汉工厂筹备:小米计划在武汉建设新工厂,预计 2026 年投产,目标年产能 100 万辆,进一步巩固华中地区供应链布局。
  • 新车型代工:第三款车型 “昆仑”(增程式 SUV)可能交由东风汽车代工,利用其武汉云峰工厂的产能。

总结


2025 年,小米 SU7 的制造商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自建工厂(北京亦庄一期、二期)为主导,同时保留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的阶段性代工合作。自建工厂的产能提升和技术自主化(如自研电机、智能底盘)标志着小米汽车已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未来,随着武汉工厂的落地和供应链协同的深化,小米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从 “代工依赖” 到 “自主制造” 的转型。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9130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