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造车的代工厂

2025-05-07 00:20:20  阅读 10 次 评论 0 条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生产模式已形成自建工厂主导、多方合作补充的格局。以下是具体信息梳理:

一、核心生产基地:北京亦庄超级工厂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这是小米自主投资建设的智能化工厂,也是其汽车业务的 “心脏”。该工厂于 2022 年 4 月动工,2023 年一期工程竣工,2024 年 4 月正式投产,主要生产小米 SU7 等车型。其技术特点包括:

  • 产能规模:一期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计划 2025 年完工后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智能化与自动化:工厂配备 700 余台机器人,实现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 100% 自动化,每 76 秒可下线一台整车。
  • 绿色制造:车间顶部铺设光伏板,每年可发电 1640 万度,废水废气处理效率达 99%,重金属零排放。
  • 研发能力:设有 29 个研发实验室和 2.5 公里测试跑道,涵盖 18 种路况测试,支持智能驾驶和电池技术的迭代。

二、代工合作:初期资质借用与供应链协同


在自建工厂投产初期,小米曾通过北汽集团解决生产资质问题。根据工信部公告,小米 SU7 的申报企业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但实际生产地址仍为小米自建工厂。这种 “借资质” 模式是小米在资质审批期间的过渡方案。随着 2024 年 7 月小米获得独立造车资质,该合作已逐步退出。

此外,小米在供应链层面与多家企业合作:

  • 富士康:曾参与小米手机代工,但在汽车领域尚未有明确的整车代工协议。其角色可能集中在电子零部件供应(如车机系统、传感器)。
  • 长城汽车:传闻双方在 A 级车型平台上有技术合作,但未公开代工细节。
  • 宁德时代、比亚迪:作为电池供应商,为小米汽车提供核心能源组件。

三、未来布局:生态链整合与柔性生产


2025 年,小米进一步深化 **“生态智造” 战略 **,通过以下方式优化生产:

  1. 南京工厂 C2M 模式:南京工厂实现用户订单直达产线,订单处理周期缩短至 71 分钟,支持个性化配置(如车机芯片可选骁龙 8295 或天玑 Auto)。
  2. 供应链协同:与蔚来共享换电站电池仓规格,节省研发费用 9.2 亿元;米家生态链企业直供率达 68%(如华星光电车载屏)。
  3. 开源制造平台:接入 43 家供应商,实现模块化电池底盘(支持 15 种容量组合)和 AI 质检云平台(缺陷拦截率 99.4%)。

四、市场表现与产能释放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月交付量已突破 2.8 万台,SU7 Ultra 版车型开始交付,全国门店达 269 家,覆盖 74 座城市。自建工厂的产能提升(从 7000 辆 / 月增至 1.2 万辆 / 月)和柔性生产能力,为其市场扩张提供了支撑。

总结:自建为主,代工为辅


小米汽车的生产体系以北京亦庄超级工厂为核心,通过自主研发和智能制造掌控核心环节。初期的资质借用和供应链合作是阶段性策略,随着资质完善和产能释放,代工的角色逐渐弱化。未来,小米可能进一步整合生态链资源,探索 “代工 + 自建” 的混合模式,但自建工厂仍将是其长期战略重心。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9131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