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 2025 年推出的100W 双口车载充电器套装(1A1C),凭借其高效快充、智能兼容和安全设计,成为车载充电领域的热门选择。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解读:
一、核心功能与技术亮点
- 100W 大功率输出
该充电器采用1A1C 双接口设计,其中 USB-C 接口支持最高90W 快充,USB-A 接口支持18W 输出。双口同时使用时,总功率可达68W(C 口 50W+A 口 18W),满足多设备同时充电需求。例如,为小米 13 Ultra 充电时,实测功率可达66.76W,30 分钟内可将电量从 0% 充至 60%。
- 广泛的快充协议支持
- 小米私有协议:兼容小米 105W 澎湃快充,可为小米 14、小米 15 等机型实现满速充电。
- 通用协议:支持 PD3.0(45W)、QC4.0+、华为 FCP/SCP、三星 AFC 等,覆盖 iPhone、华为、OPPO、vivo 等主流品牌设备。
- UFCS 融合快充:新增对 UFCS 协议的支持,可为华为、OPPO 等 UFCS 兼容机型提供最高33W 快充,解决跨品牌快充不兼容问题。
- 智能温控与安全防护
- 温度控制:采用高阻燃 PC 材质外壳和同步升降压电路,长时间使用时表面温度稳定在**59.9℃**以内,符合国家标准。
- 多重保护:内置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过压保护,支持 **-10℃至 40℃** 宽温工作,适应极端环境。
二、设计与兼容性
- 紧凑外观与实用细节
- 尺寸约75.21mm×25.8mm,重量仅35.9g,插拔稳固且不占用车内空间。
- 金属弹性触点设计,适配 12V/24V 点烟器接口,防滑弹片确保颠簸路段不松动。
- 环形 LED 指示灯通过四色灯效(蓝、紫、橙、红)实时显示充电状态,夜间使用更直观。
- 兼容性实测
- 小米机型:为小米 10 Pro 充电时,握手9V 5A档位,功率达45W;为红米 K70 Pro 充电时,功率可达78.56W。
- 非小米机型:为 iPhone 15 Pro Max 充电支持27W PD 快充,为华为 P70 Pro 充电支持22.5W SCP 快充,为 MacBook Pro(M1)充电支持31.82W PD 输出。
三、价格与购买建议
- 售价与渠道
- 官方售价为99 元,包含 100W 车载充电器和一根支持 6A 大电流的 C to C 数据线,性价比突出。
- 购买渠道包括小米商城、京东自营等,部分第三方店铺可能提供限时优惠。
- 用户评价
- 优势:充电速度快、兼容性广、散热稳定,用户反馈 “为小米 14 充电与原装充电器几乎无差异”。
- 不足:USB-A 口功率较低(仅 18W),双口同时使用时 C 口功率会降至 50W,更适合单设备快充需求。
四、技术趋势与竞品对比
- 行业趋势
2025 年车载充电器向高功率化和智能化发展,例如小米 100W 车充支持 UFCS 协议,推动跨品牌快充兼容;部分竞品(如华为 100W 车载充电器)则主打超级快充 Turbo 模式,但价格较高(约 199 元)。
- 竞品对比
- 小米 100W:优势在于价格亲民、协议全面,适合多设备用户;
- 华为 100W:专注华为生态,支持 66W 超级快充,但兼容性较弱;
- Anker 736 车充:体积更小(支持折叠),但功率仅 65W,适合轻量级需求。
五、总结与选购建议
小米 100W 双口车载充电器是性价比之选,尤其适合小米用户和多设备持有者。其 100W 大功率、UFCS 协议兼容和智能温控设计,能满足日常通勤和长途旅行的充电需求。若追求极致快充(如华为用户),可考虑品牌专用产品;若预算有限且对功率要求不高,小米 65W 车载充电器(约 69 元)也是不错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