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超长续航

2025-05-07 00:23:53  阅读 10 次 评论 0 条

2025 年,小米在超长续航领域展现出多维度的技术突破,覆盖手机、汽车、笔记本电脑等多个产品线,通过电池技术创新、能效优化和生态协同,重新定义了用户对续航能力的认知。以下是小米在 2025 年的核心续航产品与技术亮点:

一、手机领域:小米 15 Ultra——6000mAh 续航怪兽


作为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旗舰机型,小米 15 Ultra 搭载了6000mAh 金沙江电池,配合 90W 有线快充与 80W 无线充电技术,在续航与补能效率上实现了双重突破。实测数据显示,其在连续 2 小时混合使用(包括视频播放、游戏、社交应用)后仍保持 88% 电量,重度使用场景下续航可达 6 小时 37 分钟。通过光子引擎 3.0的纳米级资源调度技术,后台应用驻留数量提升至 27 个,待机功耗降低 42%,进一步延长了日常使用时间。

充电方面,小米 15 Ultra 支持 **“充电 10 分钟,续航 280km”的极速补能(汽车领域),而手机端的 90W 有线快充可在 72 分钟内充满 6000mAh 电池,10 分钟即可充入 29% 电量,满足用户紧急补电需求。此外,其搭载的骁龙 8 至尊版处理器 ** 采用 3nm 制程工艺,结合双路立体环形冷泵散热系统,在高性能输出的同时有效控制能耗,实现续航与性能的平衡。

二、汽车领域:小米 YU7——835km 续航重塑纯电 SUV 格局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推出的中大型纯电 SUV YU7,以835km CLTC 续航成为同级别标杆。其单电机后驱版搭载宁德时代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通过超导热管理 2.0 系统,在 - 20℃极寒环境下电池预热时间缩短 40%,低温续航达成率超 82%。隐藏式门把手、主动电动尾翼及轮毂导流罩等设计将风阻系数压低至 0.23Cd,同等时速下续航较特斯拉 Model Y 提升 5.6%。

YU7 的 800V 高压架构支持 **“充电 5 分钟,续航 230km”的超充能力,30 分钟内可完成 20%-80% 电量补给。其 13.3kWh/100km 的超低能耗表现,折合每公里电费成本仅 0.07 元,大幅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此外,小米计划 2025 年建成 1000 座 800V 超充站,配合自研的“充电 10 分钟,续航 280km”** 技术,进一步缓解用户里程焦虑。

三、笔记本电脑领域:Redmi Book Pro 16 2025——30 小时超长续航


Redmi Book Pro 16 2025 款以99Wh 超大容量电池(民航可携带的最大容量)和第二代英特尔酷睿 Ultra 处理器,实现了性能与续航的完美平衡。实测数据显示,其在移动办公场景下续航超过 12 小时,本地视频播放时长可达 30 小时,远超同级别产品。通过AI 省电算法和高效能硬件的结合,笔记本在运行高负载任务时动态调整性能输出,低负载时自动降低能耗,确保长时间使用的流畅性。

此外,Redmi Book Pro 16 2025 配备 140W GaN 便携充电器,支持快速补电,进一步提升了移动办公的便利性。其 3.2K 超清护眼屏采用 144Hz 七挡可变刷新率技术,通过硬件级低蓝光认证,在保障视觉体验的同时降低功耗。

四、技术突破:固态电池与生态协同


小米在电池技术领域的布局为未来续航升级奠定了基础。其与清陶能源合作开发的硫化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目标达 400Wh/kg 以上,循环寿命超 2000 次,计划 2027 年实现量产。2025 年,小米 SU7 Pro 测试版已搭载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10%),CLTC 续航达 1100km,支持 12 分钟补能 500km,预计 2025 年 Q4 扩展至 SU7 Max 车型。

在生态协同方面,小米澎湃 OS 2.0 实现了跨设备算力调度,手机可调用平板、电视的 GPU 资源,提升多任务处理效率的同时优化能耗。例如,用户可通过手机控制汽车的电池预热功能,在出发前将电池温度调整至最佳状态,减少冬季续航衰减。

五、价格与市场反馈


小米 15 系列在 2025 年 5 月进行了官方降价,小米 15 标准版起售价降至 3699 元(12+256GB),顶配版优惠 500 元,叠加国补后性价比显著提升。小米汽车 YU7 的 835km 版本定价预计在 25 万 - 35 万元区间,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7 等竞品,发布后 2 小时订单突破 1 万台,显示出市场对其续航能力的认可。

总结:技术平权与用户体验


2025 年小米的超长续航产品不仅是硬件参数的突破,更是 **“技术平权”** 理念的落地。从手机到汽车,从电池到系统,小米通过自研技术与生态协同,将长续航、快充和低温性能等高端功能普及到主流市场。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小米产品意味着在享受高性能的同时,彻底告别续航焦虑,这一策略或将加速行业从 “参数内卷” 转向 “用户体验为王” 的新阶段。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913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