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发布的车型信息,小米汽车在不同车型和配置中搭载了多样化的电池容量,具体数值如下:
一、主力车型电池容量
- 小米 YU7(2025 款)
- 单电机后驱版:
- 835km 续航版本:搭载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能耗低至 13.3kWh/100km,配合 “超导热管理 2.0” 系统,在 - 20℃环境下 5 分 18 秒即可将电池升温至 25℃,冬季续航达成率提升至 81.7%。
- 820km/810km/725km 续航版本:分别对应不同电池容量,其中 725km 版本以更小电池(约 73.6kWh)降低购车门槛,形成 “性能 - 续航 - 价格” 的精准覆盖。
- 双电机四驱版:
- 760km 续航版本:搭载 101.7kWh 三元锂电池,综合功率 508kW,零百加速 3.9 秒,最高车速 288km/h,兼顾性能与续航。
- 单电机后驱版:
- 小米 SU7 Ultra(2025 款)
- 630km 续航版本:采用宁德时代麒麟 5C 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快充,充电 12 分钟可从 10% 充至 80%,电池容量为 101kWh,能量密度达 190Wh/kg,CLTC 续航 630km。
- 纽北限量版: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 1548 马力,零百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电池容量为 93.7kWh,采用宁德时代自生成负极技术,支持 12C 超充。
二、技术升级与行业趋势
- 电池技术突破
- 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2025 年发布的骁遥双核电池采用 “自生成负极技术”,能量密度提升 50%,支持跨化学体系的 “电电增程” 策略。例如,铁铁双核组合(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 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可实现 1000km 续航,充电 5 分钟续航 230km。
- 小米自研技术:小米申请的电池充电专利(CN119872284A)通过动态调整充电倍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充电速度,预计 2025 年量产车型将受益于此技术。
- 行业趋势
- 高能量密度与快充:2025 年主流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已突破 190Wh/kg,800V 高压平台和 12C 超充技术(如宁德时代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成为标配,小米 YU7 的 835km 版本即采用该技术。
- 成本与供应链:全球电池均价降至 100 美元 /kWh 以下,中国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和磷酸铁锂技术优势占据主导。小米通过与宁德时代、弗迪等头部供应商合作,实现电池成本与性能的平衡。
三、用户场景与实际应用
- 续航与补能
- 长途通勤:小米 YU7 的 835km 版本在 - 10℃、平均时速 105km/h 工况下续航达成率达 81.7%,远超行业 60% 的标准,配合小米计划建设的 1000 座 800V 超充站,可实现 “充电 5 分钟续航 230km”。
- 城市代步:SU7 标准版(2024 款)搭载 73.6kWh 电池,CLTC 续航 668km,日常通勤可满足一周一充需求,且支持 15 分钟补能 350km。
- 电池安全与寿命
- 热管理系统:小米 YU7 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主动电动尾翼等设计,风阻系数低至 0.23Cd,配合 12kW 电加热模块,显著提升冬季续航表现。
- 寿命保障:宁德时代钠新电池支持超 1 万次循环,小米 SU7 Ultra 的麒麟 5C 电池通过 CTP(Cell to Pack)技术减少零部件,提升结构强度与循环寿命。
四、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电池容量覆盖73.6kWh 至 101.7kWh,具体取决于车型和配置。其中,小米 YU7 835km 版本以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和 13.3kWh/100km 的低能耗成为长续航标杆,而SU7 Ultra则凭借 101kWh 麒麟 5C 电池和 12C 超充技术定义性能上限。未来,随着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等新技术的落地,小米汽车有望进一步突破续航与快充瓶颈,推动行业向 “零焦虑” 出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