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及行业动态,2025 年小米空调的代工厂体系呈现 **“自研自产 + 多品牌代工”** 的双轨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一、核心代工厂商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 合作历史:长虹自 2016 年起为小米代工空调,是小米早期空调业务的核心合作伙伴。
- 代工范围:覆盖小米空调的基础款(如 M1 系列、A 系列)及多联机产品。例如,小米多联机空调由长虹生产交付,其成熟的生产线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产品的可靠性。
- 产能贡献:2024 年长虹为小米代工的空调销量占比约 40%,是小米空调供应链中最稳定的代工厂之一。
- 创维空调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合作背景:创维作为补充代工方,2025 年开始参与小米空调生产,主要承担部分中低端型号的制造。
- 技术优势:创维在空调领域拥有多年经验,尤其在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方面具备竞争力,有助于小米维持高性价比策略。
-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 合作模式:松下主要代工小米的商用空调型号,例如中央空调 Pro 系列。
- 技术支持:双方曾联合开发节能空调产品,松下的压缩机技术和品控标准为小米高端产品线提供了背书。
- 宏源地能热泵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 代工领域:专注于热泵空调的生产,满足小米在新能源和环保技术方面的布局需求。
- 战略意义:宏源地能的加入体现了小米对绿色制造和技术差异化的重视,尤其在热泵技术领域的探索。
二、自研自产的突破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
- 产能规划:工厂一期于 2025 年 11 月投产,年产能 600 万台,主要生产家用及中央空调。
- 技术升级:引入 AI 和大数据技术,实现 “研发 - 测试 - 生产” 闭环,提升供应链控制力。
- 战略目标:2026 年大规模量产后,小米计划将自产比例提升至 50% 以上,逐步减少对代工的依赖。
- 自研技术的应用
- 核心零部件:小米自研的双缸压缩机、三排蒸发器等技术已应用于高端型号(如米家中央空调 Pro 系列),直接对标大金等品牌。
- 实验室支持:武汉工厂配套的 100 多间实验室,覆盖从材料测试到极端环境模拟的全流程,确保产品性能领先。
三、供应链协同与未来趋势
- 零部件供应商
- 压缩机:海立股份是小米空调的主要压缩机供应商,其产品能效比(COP)达行业领先水平。
- 电机与阀门:大洋电机供应风机,三花智控提供四通阀和电子膨胀阀,这些核心部件通过外协厂商间接支持小米生产。
- 代工模式的调整
- 带料加工:小米从 “包工包料” 转向 “带料加工”,直接采购关键零部件,进一步控制成本和质量。
- 多厂协作:不同代工厂按产品线分工,例如长虹负责基础款,TCL 和海信侧重差异化功能型号,形成互补。
- 市场与产能平衡
- 销量目标:2025 年小米空调销量目标为 1000 万台,而武汉工厂初期产能仅 600 万台,因此代工仍占重要地位。
- 全球化布局:若小米 2025 年向东南亚出口空调,可能需要新增代工厂或扩大现有产能以满足需求。
四、行业影响与用户选择
- 对传统品牌的冲击
- 小米通过 “自研 + 代工” 的灵活模式,以高性价比和智能生态抢占市场,2025 年前八周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 73%,市占率达 11%。
- 传统厂商如格力、美的需在技术创新和价格策略上做出回应,以维持市场份额。
- 用户关注点
- 质量与售后:尽管代工模式存在差异,但小米通过严格的品控标准(如近 900 个工况出厂检测)和十年压缩机保修政策,保障了产品可靠性。
- 智能生态:小米空调与米家 App、小爱音箱等设备的无缝连接,仍是吸引年轻用户的核心优势。
总结
2025 年小米空调的代工厂以长虹为核心,同时与创维、松下、宏源地能等厂商合作,形成多元化供应链。自建的武汉工厂投产标志着小米向 “自研自产” 转型,但代工仍将在未来 1-2 年内承担主要产能。对于消费者而言,小米空调的性价比和智能生态优势依然显著,而传统品牌则需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上加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