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集团的高层领导架构在保持核心团队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战略调整和新晋高管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对智能汽车、AIoT 生态及全球化市场的布局。以下是基于最新公开信息整理的核心管理层及职责分工:
一、核心决策层
1. 雷军(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 职责:全面统筹集团战略方向,直接监管智能汽车业务(SU7 交付量目标提升至 35 万台)、手机高端化(小米 15 Ultra 定价 5299 元起)及 AI 研发(2025 年投入 75 亿元)。
- 动态:2025 年 3 月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强调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推动小米汽车与手机、IoT 产品的技术融合。
2. 林斌(副董事长)
- 职责:分管国际业务拓展及供应链管理,曾主导小米早期印度、印尼市场布局。
- 动态:2025 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其财富达 800 亿元,位列全球第 219 位。
二、集团管理层
1. 卢伟冰(总裁)
- 职责:
- 中国区及国际业务:统筹 Redmi 品牌运营(2024 年 Redmi 全球销量占比超 40%)、手机部及生态链业务。
- 研发投入:2025 年主导 AI 研发预算分配,推动澎湃 OS 向 AIOS 进化。
- 动态:2024 年 9 月兼任手机部总裁,直接向雷军汇报。
2. 刘德(高级副总裁、总干部部部长)
- 职责:
- 组织管理:负责中高层干部考核及架构设计,支撑小米从手机厂商向生态巨头转型。
- 生态链协同:主导投资孵化超 1000 家生态链企业,2025 年 IoT 平台接入设备超 9 亿台。
- 动态:2025 年推动小米汽车设计与手机、IoT 产品交互融合,SU7 中控系统沿用 MIUI 语言。
3. 张峰(高级副总裁)
- 职责:
- 供应链管理:优化手机及生态链企业(如紫米电子)的供应链成本,2024 年手机业务毛利率提升至 18.5%。
- 硬件研发:分管笔记本电脑及大家电部门,推动 RedmiBook Pro 系列全球市场份额突破 12%。
4. 曾学忠(高级副总裁)
- 职责:
- 智能硬件:主导通信技术合作(如与汇芯通信子公司联合研发 5G 模组)。
- 生态协同:推动 AIoT 设备互联互通,2025 年小米 AI 音箱出货量目标超 3000 万台。
三、职能部门负责人
1. 许斐(CMO 兼国际市场部总经理)
- 职责:
- 品牌战略:2024 年主导小米生态链产品营销,推动高端化战略(小米 14 Ultra 海外销量占比达 35%)。
- 全球化布局:2025 年 4 月兼任国际市场部总经理,强化东南亚及欧洲市场渗透。
2. 张剑慧(采购委员会主席)
- 职责:
- 供应链优化:通过集中采购降低硬件成本,2024 年零部件采购成本同比下降 8%。
- 产能保障:协调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建设,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
3. 屈恒(技术委员会主席)
- 职责:
- 技术研发:主导 MIUI 系统迭代及信息安全,2025 年推动 AI 重构澎湃 OS 底层架构。
- 专利布局:截至 2024 年末,小米全球专利超 4.2 万件,其中汽车领域突破 1000 项。
4. 孙谦(财务负责人)
- 职责:
- 财务规划:2025 年小米研发投入预计 300 亿元,其中 AI 占比 25%。
- 资本运作:2025 年 3 月通过配售筹资 425 亿港元,用于汽车产能扩张及 AI 研发。
四、小米汽车业务核心团队
1. 雷军(兼汽车部总裁)
- 职责:直接领导汽车业务,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台,SU7 均价 23.45 万元。
2. 于立国(汽车部副总裁)
- 职责:
- 智能制造:分管工厂及体系运营部,推动双班制生产,月交付量突破 2 万辆。
- 产能规划:主导二期工厂建设,预计 2025 年 7 月投产,缓解 15 万订单积压。
3. 黄振宇(汽车部副总裁)
- 职责:
- 供应链管理:协调麦格纳等国际供应商,2024 年零部件交付周期缩短至 14 天。
- 质量控制:引入 ISO 26262 功能安全标准,SU7 故障率同比降低 40%。
4. 于锴(产品部总经理)
- 职责:
- 产品创新:推动小米 YU7 SUV 研发,预计 2025 年 6 月上市,定位 25-30 万元市场。
- 用户体验:优化智能座舱系统,支持跨设备无缝切换(如手机导航同步至车载屏幕)。
五、组织架构特点与战略动向
- 扁平化管理:
- 汽车业务四大核心板块(智能制造、供应链、产品研发、智能座舱)均直接向雷军汇报,决策效率提升。
- 生态链企业采用 “参股不控股” 模式,通过价值观协同而非股权控制实现管理。
- 女性高管崛起:
- 许斐(CMO)、张剑慧(采购委员会主席)成为小米历史上首批进入核心管理层的女性,推动多元化决策。
- 技术投入加码:
- AI 研发预算占比 25%,目标 2-3 年内完成澎湃 OS 向 AIOS 转型,提升用户交互体验。
- 汽车领域专利超 1000 项,重点布局自动驾驶(L3 级系统计划 2026 年落地)。
- 全球化深化:
- 许斐兼任国际市场部总经理后,计划在欧洲增设 5 个研发中心,2025 年境外收入占比目标提升至 45%。
六、风险与挑战
- 产能压力:小米汽车订单积压超 30 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仍需优化供应链效率。
- 高端化瓶颈:手机业务高端机型(如小米 15 Ultra)海外市场接受度待验证,需突破品牌认知局限。
- 人才竞争: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争夺激烈,需持续吸引传统车企及科技公司高管加盟。
综上,小米 2025 年的高层架构呈现 “核心稳定、业务聚焦、全球化加速” 的特点,通过雷军的战略把控、卢伟冰的执行统筹及新晋高管的专业能力,推动集团在智能汽车、AIoT 及全球化市场的多维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