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特斯拉 Model 3 与小米 SU7 作为 20 万 - 30 万元价格区间的热门新能源车型,在性能、智能配置、充电网络等方面展现出显著差异,以下从核心维度展开对比分析:
一、价格与配置
- 特斯拉 Model 3:2025 款后驱版指导价 23.55 万元,较 2024 款上涨 3600 元,主要升级电池容量至 62.5kWh,CLTC 续航提升至 634 公里。四驱版售价 33.95 万元,支持双电机全轮驱动,零百加速 4.4 秒,续航 713 公里。
- 小米 SU7:提供后驱和四驱版本,价格区间 21.59 万 - 29.99 万元。顶配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 Max 版搭载 73.6kWh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CLTC 续航 700 公里,零百加速 5.28 秒。2025 款新增 Ultra 版本,售价 52.99 万元,配备 800V 高压平台和激光雷达,支持 600kW 超充。
对比:小米 SU7 价格门槛更低,顶配车型续航与 Model 3 四驱版接近,但价格低约 4 万元。特斯拉品牌溢价较高,Model 3 后驱版适合预算有限且注重品牌的用户。
二、智能驾驶与座舱
- 特斯拉 Model 3:基础版搭载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支持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但 FSD “完全体” 仍未引入中国,选装价格高达 6.4 万元。硬件方面,依赖纯视觉方案(8 个摄像头 + 1 个毫米波雷达),算力为 254TOPS,城市领航辅助功能尚未开放。
- 小米 SU7:全系标配 L2 + 级辅助驾驶,感知硬件包括 11 个车外摄像头、12 个超声波雷达和 1 个毫米波雷达,算力 84TOPS。顶配版升级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支持无图城市 NOA、跨楼层自动泊车等功能,决策延迟降至 0.5ms。座舱搭载澎湃 OS,支持五屏联动和米家生态互联,语音交互响应速度优于特斯拉。
对比:小米 SU7 在智能驾驶功能丰富度和本地化适配(如无图导航)上领先,特斯拉则依赖成熟的全球数据积累,但国内功能受限。
三、续航与充电
- 特斯拉 Model 3:后驱版 CLTC 续航 634 公里,实测冬季寒冷区(-20℃)续航达成率约 45%,充电功率峰值 250kW,10%-80% 充电需 45 分钟。
- 小米 SU7:后驱长续航版 CLTC 续航 700 公里,冬季寒冷区续航达成率 47.5%(385 公里),搭载 800V 高压平台,10%-80% 充电仅需 25 分钟。Ultra 版支持 600kW 超充,15 分钟补能 510 公里。
对比:小米 SU7 在续航达成率和充电速度上占优,尤其在低温环境下表现更稳定。特斯拉超级充电网络覆盖更广(全国 1800 + 站点),但 V4 超充桩尚未大规模落地。
四、用户体验与口碑
- 特斯拉 Model 3:优势在于品牌影响力、动力性能(后驱版零百加速 6.1 秒)和充电便利性,但内饰简约、语音控制较弱、冬季续航衰减明显等问题被用户诟病。
- 小米 SU7:用户反馈动力强劲(后驱版零百加速 5.28 秒)、车机流畅、配置丰富(如座椅通风加热、空气净化),但无框车门隔音一般、无线充电发热等细节需优化。
对比:Model 3 适合注重品牌和充电网络的用户,小米 SU7 则更适合追求性价比和智能化体验的消费者。
五、政策与售后
- 补贴政策:2025 年新能源国补延续,报废旧车换购新能源车可享 2 万元补贴,置换补贴最高 1.5 万元。Model 3 和小米 SU7 均符合补贴条件,实际购车成本可进一步降低。
- 售后服务:特斯拉依托全球服务网络,维修保养体系成熟;小米作为新玩家,售后服务网点较少,但提供 8 年 / 16 万公里三电质保和终身免费基础流量。
总结与选购建议
- 选特斯拉 Model 3:适合对品牌溢价、充电网络和保值率敏感的用户,尤其在长途出行和一线城市使用场景下优势明显。
- 选小米 SU7:适合追求高性价比、智能化体验和长续航的用户,尤其在家庭用车和城市通勤场景中更具吸引力。
关键差异点:
- 品牌与充电:特斯拉 > 小米
- 智能驾驶:小米 > 特斯拉(国内功能)
- 续航与充电速度:小米 > 特斯拉
- 价格与配置:小米 > 特斯拉
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优先试驾对比智能驾驶体验和充电便利性,结合政策补贴选择最适合的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