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持续亮眼,其首款轿车 SU7 及高性能版 SU7 Ultra 已实现规模化交付,同时首款 SUV 车型 YU7(中文命名 “御 7”)的上市计划进入倒计时阶段。以下是关键动态梳理:
一、新车型布局与技术突破
- SU7 Ultra 性能标杆
2025 款 SU7 Ultra 挖孔版已于 4 月开启交付,搭载三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功率达 1548 马力,零百加速仅 1.98 秒,极速 350km/h,性能对标百万级超跑。核心技术包括:
- 5C 超快充:宁德时代麒麟 5C 电池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12 分钟可从 10% 充至 80%,CLTC 续航 630km。
- 智能驾驶:Xiaomi HAD 系统配备 3 颗激光雷达 + 12 颗摄像头,支持无图城市 NOA 和代客泊车,算力达 508TOPS。
- 赛道级操控:标配碳陶瓷刹车(百公里刹停 30.8 米)、双腔空气悬架,麋鹿测试成绩 85km/h,刷新量产电车纪录。
- YU7(御 7)SUV 即将上市
作为小米首款纯电 SUV,YU7 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定位中高端市场,预计售价 25-40 万元。车型亮点包括:
- 设计与空间:车长 4999mm,轴距 3000mm,采用溜背轿跑风格,风阻系数低至 0.23Cd,空间优于 Model Y 和智界 R7。
- 动力与续航: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691 马力,最高车速 240km/h;单电机后驱版搭载 96.3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最高 835km,刷新量产纯电 SUV 纪录。
- 智能座舱:配备 16.1 英寸 3K OLED 中控屏 + 澎湃 OS,支持五屏联动,碳纤维 / Alcantara 材质提升运动豪华感。
- 预研技术储备
小米正开发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48V 线控转向 / 刹车等前沿技术。其中四电机系统可实现原地掉头、“太空步” 泊车等功能,综合功率达 2054PS;全主动悬架响应速度是传统空气弹簧的 100 倍,支持 140mm 升降行程,可让 SU7 MAX 原地起跳。
二、市场表现与渠道扩张
- 销量快速攀升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累计终端销量达 100,170 辆,位列新能源品牌第七。4 月单月交付超 28,000 台,SU7 Ultra 交付量占比显著,其 52.99 万元的定价策略成功分流 BBA 用户。
- 渠道下沉与服务网络
小米汽车门店数量已达 269 家,覆盖 74 城,5 月计划新增 29 家门店,重点布局三线及以下城市。服务网点同步扩展至 132 家,覆盖 79 城,初步形成 “15 分钟服务圈”。
- 全球化战略启动
小米计划 2026 年进入欧洲市场,采用 “体验中心 + 线上预售” 模式,并与 MediaMarkt 合作铺设线下网络;东南亚市场将通过合资建厂规避关税,中东版本则强化电池高温适应性。北京亦庄工厂二期预计 2025 年底竣工,总产能提升至 30 万台,为海外扩张提供支撑。
三、行业影响与竞争态势
小米汽车以 “高性价比 + 技术普惠” 策略搅动市场:SU7 标准版 21.59 万元的定价直接冲击燃油车市场,而 SU7 Ultra 则以半价性能重塑高端电车格局。其快速迭代能力(SU7 上市仅 11 个月即推出 Ultra 版,YU7 同步推进)与生态链协同效应(米家智能家居联动)构成差异化竞争力。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产能爬坡压力、欧盟数据合规成本及本土品牌围剿(如大众、Stellantis 推出平价电动车型)。
综上,2025 年的小米汽车正以 “产品矩阵丰富化、技术突破常态化、市场扩张全球化” 为路径,持续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马地位。随着 YU7 上市与智能底盘技术落地,小米有望在年内冲击 30 万辆交付目标,并为长期竞争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