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其产品生产模式以 **“自研 + 代工”** 为主,同时逐步加强自有工厂的布局。2025 年,小米的 “厂家” 体系呈现以下特点:
一、核心代工厂商:深度合作与技术协同
小米的智能手机、家电及 IoT 设备主要由以下代工厂生产:
- 富士康(鸿海精密)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富士康长期为小米提供手机、电视等产品的组装服务。例如,小米 15 系列旗舰手机的部分机型由富士康负责生产。此外,富士康在武汉、郑州等地的工厂还承担小米 IoT 设备的制造,其自动化产线和品控能力确保了大规模生产的稳定性。
- 英华达
英华达是小米手机的重要代工厂之一,尤其在性价比机型的生产上占据重要地位。例如,Redmi Note 系列的部分机型由英华达代工。此外,英华达还参与小米生态链产品(如智能音箱、手环)的制造,其灵活的产能调配能力满足了小米对市场快速响应的需求。
- 比亚迪电子
比亚迪电子在金属结构件、电池等领域与小米合作紧密。例如,小米 SU7 Ultra 的部分零部件由比亚迪电子提供。此外,比亚迪电子在印度的工厂还承担小米手机的本地化生产,助力小米拓展海外市场。
- 夏普、海信等传统家电厂商
小米电视的代工厂包括夏普、海信、TCL 等。夏普的屏幕技术和海信的整机制造能力为小米电视的品质提供了保障。例如,小米电视 6 系列的高端机型采用夏普的 8K 面板,而中端机型则由海信代工。
二、自建工厂:智能化与生态闭环
为了提升供应链掌控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小米在 2025 年加速推进自建工厂的建设: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
该工厂于 2024 年 11 月奠基,2025 年 11 月正式投产,是小米继手机和汽车工厂后的第三座智能工厂。一期项目聚焦空调生产,规划六大核心分厂,覆盖家用及中央空调的装配,并筹建 100 余间实验室,实现 “设计 - 研发 - 生产” 闭环。工厂采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大数据技术,产能预计在 2026 年大规模释放,目标冲击空调市场前三。
- 汽车超级工厂与手机智能工厂
小米汽车工厂(北京)和手机智能工厂(南京)已实现量产。其中,手机智能工厂通过引入 AI 质检和自动化产线,将手机生产良率提升至 99.5% 以上,支撑了小米高端手机的快速迭代。
三、供应链策略:全球化与本地化并行
- 印度市场的本地化生产
小米在印度与 Optiemus 合作生产无线音频产品,并计划将本地零部件采购量提高 50%。此外,小米印度工厂还承担手机和电视的组装,2025 年一季度印度市场出货量虽受库存压力影响下滑,但高端机型(如小米 15 Ultra)的占比持续提升。
- 带料加工模式
针对空调等大家电,小米从 “包工包料” 转向 “带料加工”,即自行采购核心零部件(如压缩机、芯片),再委托代工厂进行组装。这种模式降低了成本,同时加强了对供应链的掌控。
四、生态链企业:协同创新与品类扩张
小米生态链企业(如华米、紫米、云米)负责部分 IoT 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例如,华米科技代工小米手环,云米代工小米净水器。2025 年,小米对生态链进行 “SAN 分级管理”,将音箱、路由器等入口级产品划归 S 类,采用 “自研 + 代工” 模式,而空气炸锅、电饭煲等 A 类产品则由生态链企业自主设计生产,小米仅负责品控。
总结
2025 年,小米的 “厂家” 体系呈现 **“代工厂主导、自建工厂补充、生态链协同”** 的特点。富士康、英华达等代工厂仍是核心生产力量,而武汉智能家电工厂的投产标志着小米在大家电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全球化布局(如印度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链模式创新(如带料加工)确保了小米在成本控制和市场响应上的优势。未来,随着自建工厂产能的释放和生态链的深化改革,小米的生产体系将更加灵活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