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小米 SU7 在 2025 年发生的一些主要事件:
- 命名调整:2025 年 5 月 4 日,小米汽车官网及 App 悄然修改 SU7 车型配置描述,将 “智驾 Pro/Max” 统一更名为 “辅助驾驶”,这是工信部 4 月 17 日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宣传规范》后首个车企整改案例。
- 事故引发关注:2025 年 3 月 29 日,搭载 NOA 辅助驾驶的小米 SU7 在安徽高速失控撞向隔离带,3 名女大学生遇难。这起事故成为监管收紧的导火索,工信部紧急召集 60 家车企,出台相关规定,要求禁用 “自动驾驶”“高阶智驾” 等术语,统一为 “组合辅助驾驶”;禁止公测和 OTA 滥用,要求车企明确功能边界。
- 限时购车权益:2025 年 5 月 1 日至 31 日期间,下定小米 SU7 并成功支付 5000 元定金的用户可享 5 月限时购车权益,包括全系赠送价值 8000 元 Nappa 真皮座椅、小米辅助驾驶终身免费使用权等。
- 系统更新争议:2025 年 5 月 1 日,小米汽车对旗舰车型 SU7 Ultra 的系统更新,新增 “排位模式圈速考核” 功能,要求用户必须在全国 8 条指定赛道跑出官方设定的圈速成绩,才能解锁 1548 匹最大马力,引发车主不满,“小米汽车性能阉割” 的话题登上热搜。
- 质量榜单争议: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的 2025 年一季度榜单里,小米 SU7 以 239 分排名末尾;车质网的《2025 年 Q1 热销新能源车质量排行》中,它的故障率也仅低于五菱缤果 PLUS,排在第二。但小米 SU7 去年 C-NCAP 碰撞测试报告显示为五星安全评级,综合得分率 93.5%,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都是 “优秀”,引发了关于新能源汽车质量评估标准的讨论。
- 碳纤维机盖争议:小米 SU7 Ultra 号称 “双风道高效导流” 的碳纤维前舱盖遭博主实测打脸,被质疑涉嫌虚假宣传,维修成本高。小米汽车回应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除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外,确实具备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对于未交付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用户可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锁单用户,赠送 2 万积分作为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