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关于 2025 年小米 SU7 防撞梁的详细介绍:
前防撞梁
- 材质:采用铝合金材质,相比传统钢材,铝合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能在保证一定防撞性能的同时,减轻车身重量,有助于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和操控性能。
- 厚度:厚度为 3.88 毫米,较厚的防撞梁可以在碰撞时更好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对车身其他部件的冲击。
- 覆盖范围:能覆盖车头的 78.53%,较大的覆盖范围可以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为车头提供更广泛的保护,降低因碰撞位置偏差导致的防护失效风险。
- 结构设计:截面呈 “目” 字形,为避让大灯上面截掉一小段,从表面看像 “日” 字形,中间两根横梁有些弯曲。这种设计可以更好地吸收碰撞能量,与吉利浩瀚平台的欧米伽 “Ω” 形防撞梁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防撞梁
- 材质:同样是铝合金材质。
- 厚度:厚度为 2.02 毫米。
- 覆盖范围:能覆盖车尾的 59.47%,相对前防撞梁覆盖范围较小,在车尾碰撞时,可能需要依靠其他结构共同来吸收和分散能量。
- 吸能盒设计:后吸能盒也是铝合金材质,但没有溃缩褶皱和打孔,在车尾受到撞击时,吸能效果可能相对较弱,不过铝合金材质本身也能起到一定的吸能作用。
其他相关安全设计
- 主动式引擎盖:配备主动式引擎盖,通过气压管和气压传感器来检测碰撞,当检测到与行人等发生碰撞时,引擎盖会自动弹起,增加引擎盖与行人之间的缓冲空间,提升对行人的保护效果。
- 车门防撞梁:车门内部应用了 2000MPa 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横梁,打造了坚固的车门结构。其中,后门采用防脱钩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车门受撞后过多侵入乘员舱,B 柱内部还填充了 CBS 增强型材料,提升 B 柱的材料强度,在侧面碰撞时更好地保护车内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