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进展集中在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的发布与应用上。该系统于 2025 年 2 月 26 日正式推出并全量推送,覆盖从停车位启动到目标停车场的全程辅助驾驶,支持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复杂城市道路及停车场场景。其核心特点包括:
- 端到端技术架构:将感知、预测、规划整合为单一 AI 模型,直接生成驾驶轨迹,减少信息传输误差,提升决策效率。通过用户驾驶数据训练,实现无图场景下的拟人化轨迹规划,通行效率更高且急加速 / 急刹车显著减少。
- 功能覆盖:支持原地启动智驾、自动过闸机、ETC 识别、环岛通行等 18 项新功能及 18 项体验优化,全程无缝衔接。
- 硬件配置:高阶版车型(如 SU7 Ultra)搭载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及双英伟达 Orin 芯片(算力 508 TOPS),而标准版车型仅支持基础高速 NOA 功能。
技术定位与行业影响
尽管小米曾宣传 HAD 系统接近 L3 级,但根据工信部规范及行业标准,其本质仍属于L2 级辅助驾驶,需驾驶员全程监控并随时接管。2025 年 3 月安徽高速事故后,小米响应监管要求,将宣传术语从 “智驾” 全面调整为 “辅助驾驶”,明确功能边界。这一调整不仅涉及名称,还包括:
- 用户教育:强制用户完成 “智驾学堂” 课程并通过考试,累计 1000 公里安全智驾里程后方可解锁高阶功能。
- 系统优化:感知模块增加三级冗余校验,误触发率降低 68%;DMS 系统升级至每分钟 60 次面部扫描,分心超 3 秒即警报。
- 责任划分:用户手册新增 32 项安全警示,强调 “辅助驾驶” 非替代方案,事故责任仍由驾驶员承担。
量产车型与市场布局
小米首款量产车型 SU7 系列(含 Ultra 版)已搭载 HAD 系统,其中 SU7 Ultra 售价 52.99 万元起,定位高性能旗舰,支持纽北赛道级驾驶体验。2025 年 2 月起,SU7 Pro/Max 车型通过 OTA 升级获得端到端辅助驾驶功能,而标准版车型仅支持基础辅助驾驶。此外,小米计划在 2025 年挑战纽北赛道量产车圈速榜,并通过投资光庭信息等企业强化技术研发。
行业趋势与政策响应
2025 年成为自动驾驶行业 “强监管” 元年,工信部要求车企禁用夸大宣传,统一采用 “辅助驾驶” 表述。小米的调整与特斯拉、小鹏等企业形成行业共识,推动智能驾驶从 “技术竞赛” 转向 “安全竞赛”。雷军在两会期间提交建议,呼吁加快自动驾驶量产立法、建立跨区域测试认证机制,并推动专属保险体系落地,目标 2026 年实现高速 / 城市自动驾驶的量产应用。
总体而言,小米 2025 年的自动驾驶技术以端到端全场景辅助驾驶为核心,在技术迭代与合规性之间寻求平衡,同时通过用户教育和系统优化降低误用风险,为未来 L3 级技术落地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