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有轨电车,以下是关于中国有轨电车的详细介绍:
发展历程
- 早期引入:1906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天津建成通车,1908年,上海第一条公交线路——英商1路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1924年,北京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从前门开往西直门通车。
- 快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有轨电车交通达到了高峰。到20世纪30年代,有轨电车成为当时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交通工具。
- 衰落阶段:随着工业时代来临小汽车盛行,有轨电车准点率和速度低,导致客流流失,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各大城市有轨电车线路基本拆完,仅剩下香港、鞍山、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
- 重新兴起:20世纪70年代,有轨电车被重新定位、恢复发展。2013年,沈阳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成网运行,这是我国规划的数百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成网运行的第一条。
运行现状
- 运营里程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轨电车运营里程已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扩大,反映了有轨电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日益提升。
- 线路数量增加: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开通了有轨电车线路,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例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苏州、青岛、珠海等城市都有有轨电车线路在运营。
- 客运量稳步上升:近年来,随着有轨电车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其客运量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技术发展
- 供电技术创新:出现了无触网供电技术,包括第三轨供电、储能式供电等,如2013年西南交通大学成功研制中国第一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机车,2015年世界首列氢能源有轨电车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线。
- 车辆技术提升:车辆种类较多,结构设计更加圆滑、平顺,外观明快,车身颜色搭配适当,并且引入了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技术,方便乘客上下车。
代表线路
- 沈阳浑南新区有轨电车:我国首个成网运行的现代有轨电车项目,总长约60公里,由4条线路组成,共设车站67个。
-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1号线:2014年10月26日开通,连接了苏州高新区的多个重要区域,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务。
- 上海张江有轨电车:服务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方便了园区内企业员工的出行,也促进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 广州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加强了黄埔区内部以及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对区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