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电车包括朗逸纯电和朗逸插电混动版,其卖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设计层面
- 外观传统:朗逸电车外观延续燃油版经典造型,没有像多数新能源车那样采用封闭式进气格栅等凸显科技感的设计,在追求潮流的新能源市场中显得有些过时,难以吸引追求前卫的年轻消费者。
- 内饰保守:内饰是传统家用车氛围,智能化配置不足。中控屏尺寸和界面设计虽尚可,但缺少L2级辅助驾驶系统、定速巡航和360°全景影像等,与主打科技感的国产新能源车相比,缺乏吸引力。
性能层面
- 动力不突出:朗逸纯电版电机最大功率100kW,相比比亚迪秦PLUSEV等竞品的135kW电机功率不占优势,动力表现相对较弱。
- 续航短板:朗逸纯电版NEDC续航仅278公里,在如今动辄500km甚至700km续航的新能源市场中毫无竞争力;朗逸插混版纯电续航里程为55公里,与市面上70-100公里纯电续航的插混车型相比也处于劣势。
价格层面
- 性价比低:朗逸纯电版指导价14.89万元,即便终端优惠后仍在10万元以上;朗逸插混版起售价接近16万元,与燃油版相比贵了近4-5万元。在新能源补贴退坡的背景下,这样的价格与同价位自主品牌插混车型相比,在续航、智能化配置等方面都缺乏竞争力,性价比不高。
品牌层面
- 转型形象模糊:大众作为燃油车时代的佼佼者,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相对保守,品牌形象依然深深烙印着“燃油车”的标签。消费者对其新能源车型的认可度不如对传统燃油车高,认为其新能源车型更像是“传统车企的尝试”,而不是“纯粹的新能源车”。
市场层面
- 竞品冲击: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布局早且深入,如比亚迪凭借DM-i混动技术在插混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广汽AIONS等车型在设计和性价比上也有很强竞争力,给朗逸电车带来很大市场压力。
- 市场需求变化: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对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朗逸电车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