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复燃概率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主要原因如下:
- 电池特性因素
- 热失控难以彻底遏制:电车起火多由电池热失控引发。当电池因碰撞、挤压、过热、过充等导致热失控,内部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可燃气体。即使外部火焰被扑灭,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可能仍在继续,只要温度、可燃物质等条件存在,就极易再次燃烧。
- 电池内部反应复杂:锂电池内部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在燃烧后,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一些反应可能具有滞后性。比如,燃烧可能使电池内部结构破坏,原本隔离的物质相互接触,在后续的冷却过程中或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重新引发反应导致复燃。
- 灭火难度因素
- 灭火剂难以作用于内部:传统的灭火方式如喷水、使用泡沫灭火剂等,对于电车电池火灾往往效果有限。因为电池通常安装在车辆底部或内部较为封闭的空间,灭火剂很难直接渗透到电池内部,无法有效抑制电池内部的热失控和化学反应,一旦表面火势被扑灭,内部未熄灭的火源就可能引发复燃。
- 灭火后电池状态不稳定:即使在灭火过程中,电池表面温度有所下降,但电池内部可能仍处于高温、高能量状态。在后续的冷却和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专业的检测和处理,电池可能会因为温度波动、外部震动等因素,再次出现热失控和复燃现象。
- 环境因素
- 高温天气影响: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电车电池本身就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热管理系统的负担加重。一旦发生过一次火灾,即使扑灭后,周围环境温度依然较高,这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增加复燃的可能性。
- 潮湿环境影响:如果电车在潮湿环境中起火,灭火后水分可能会进入电池内部,与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等可燃气体,同时也可能导致电池内部的电路短路,从而引发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