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和长远角度来看,电车增多会使油价有下跌的趋势,但在实际中,电车增多并不一定必然导致油价下跌,主要分析如下:
可能使油价下跌的原因
- 需求端减少:电车增多意味着燃油车的使用量相对减少,从而对汽油、柴油等燃油的需求降低。在石油供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需求的减少会打破原有的供需平衡,根据基本的经济学供需原理,供大于求时,油价会有下降压力。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销售的比例已接近50%,2024年上半年中国石油需求仅增加20万桶,远低于往年60万桶的水平。
- 市场预期改变:电车的快速发展会使市场对未来石油需求的预期降低。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会根据这种趋势调整对石油市场的预期,减少对石油相关资产的投资,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油价。金融机构如高盛就因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预测2025年国际原油价格有可能回落至每桶68美元。
可能不会使油价下跌或影响有限的原因
- 全球经济因素:如果全球经济处于复苏或繁荣阶段,工业生产、航空运输、货物运输等领域对石油的需求会增加,即使电车数量增多减少了汽车领域的石油需求,但其他领域需求的增长可能会抵消这部分减少,从而使整体石油需求保持稳定甚至上升,推动油价上涨。
- 地缘政治因素:中东等主要产油地区的局势动荡、战争冲突等,可能导致石油供应中断或减少,引发油价上涨。如历史上的海湾战争、中东地区的局部冲突等,都会使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这种情况下,电车数量的增加对油价的影响就会被掩盖。
- 产油国政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其他主要产油国可以通过调整产量来维持油价的稳定。当电车增多导致石油需求减少时,产油国可能会采取减产措施,减少石油供应,以平衡市场供需,防止油价大幅下跌。
- 石油非交通用途:石油除了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燃油外,还广泛应用于化工、塑料、沥青等众多行业,这些行业对石油的需求不会因为电车增多而减少。例如,化工行业生产塑料、化纤等产品都依赖石油作为原料,只要这些行业的需求稳定或增长,就会对油价形成支撑。
- 成本因素:石油的开采、炼制、运输等环节成本较高。即使交通领域对石油的需求因电车增多而减少,但为了维持石油产业的正常运转和企业的利润,石油企业可能不会轻易降低油价。
- 税收政策因素:燃油税在油价中占一定比例,政府出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等政策目标的考虑,可能不会轻易降低燃油税,这也会限制油价的下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