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在赛道环境下存在一些劣势,这使得它们相对不太适合下赛道:
一、续航里程和充电问题
- 续航焦虑
- 在赛道上,车辆通常需要持续高功率输出。电车的高功率运行会使电池电量消耗速度远高于普通道路驾驶。例如,一辆高性能电车在赛道激烈驾驶时,续航里程可能会下降到其正常续航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 而且赛道驾驶难以准确预估剩余电量能支持多久,不像日常通勤可以根据路程和电量百分比来大致判断,这就容易产生续航焦虑。
- 充电时间长
- 与燃油车加油相比,电车的充电时间要长得多。即使是采用快充技术的电车,充满电也可能需要30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 在赛道活动中,车辆频繁使用,短暂的休息时间不足以完成充电。如果在赛道中途需要充电,会极大地影响赛道体验和比赛进程。
二、电池性能和安全性
- 电池过热
- 赛道驾驶中,车辆频繁加速、减速和高速过弯。电车的电池在高负载、高功率输出的情况下很容易过热。例如,电池在持续输出几百千瓦的功率时,温度会迅速上升。
- 过热的电池不仅会导致性能下降,如动力输出减弱,还会引发安全隐患,可能会造成电池故障甚至起火等严重后果。
- 电池重量和布局
- 电车的电池组通常较重,这会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较重的电池会增加车辆的整体质量,使车辆在弯道中的转向不够灵活。
- 而且电池的布局也会影响车辆的重心,不合理的重心分布会使车辆在高速行驶和过弯时更容易失控。相比之下,燃油车可以通过优化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的布局来获得更好的重心平衡。
三、动力输出特性
- 瞬间扭矩特性
- 电车的电机能瞬间输出最大扭矩,这在起步时具有很大优势。然而在赛道驾驶中,特别是在弯道出弯时,需要精确控制动力输出。
- 电车瞬间强大的扭矩容易使车轮打滑,这会影响车辆的加速和操控稳定性。而燃油车可以通过调整发动机转速和变速器挡位来更细腻地控制扭矩输出。
- 动力衰减
- 当电车的电池电量下降或者电池温度过高时,动力会出现衰减。在赛道上,这是非常不利的情况。
- 例如,在一场多圈的赛道比赛中,随着电量的消耗,电车的性能会逐渐下降,而燃油车只要有燃油供应,动力输出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