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能锁电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安全因素
- 防止过充过放:过充可能使电池内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有起火甚至爆炸的风险;过放会导致电池电极材料受损,降低电池寿命和性能。电池管理系统(BMS)会通过设置充放电阈值等方式进行锁电,防止电池在使用中出现过充或过放的情况。
- 避免锂枝晶形成:在低温环境或某些异常情况下,电池充电时锂离子可能会在电极表面不均匀沉积,形成锂枝晶。锂枝晶生长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刺破电池隔膜,造成正负极短路,引发安全事故。锁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风险。
- 降低自燃风险:近年来电动车自燃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原因是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热失控等问题。通过锁电,降低电池的放电深度等,可以减少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剧烈程度,从而降低自燃的可能性。
保护电池性能和寿命
- 应对电池老化:随着使用时间和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内部的正负极材料结构会发生变化,锂离子数量会减少,电解液也会逐渐损耗,导致电池容量衰减。锁电可以让电池在相对合理的电量范围内工作,减缓电池老化的速度。
- 适应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海拔等环境因素对电池性能影响较大。例如在极寒环境下,电池的电解液粘度增加,离子电导率降低,电池的充放电能力下降;高湿度可能导致电池内部腐蚀。锁电可以在环境条件不佳时,保护电池免受过度损害。
- 改善充电习惯影响:频繁的快速充电、长时间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等不良充电习惯,会使电池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极化等问题,加速电池老化。锁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些不良充电习惯对电池的损害。
车辆系统和软件相关
- 系统故障保护:当电池管理系统的传感器或控制器出现故障时,可能会误判电池状态,为了避免错误操作导致电池损坏或安全问题,系统可能会进行锁电。
- 软件策略更新:车企可能会通过OTA升级等方式对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更新,调整锁电策略,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安全需求。
其他潜在因素
- 平衡动力与安全:部分车企为了追求车辆的动力性能,可能在前期将电池的放电深度调得较高,但后期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就会通过锁电来平衡动力和安全之间的关系。
- 降低成本:部分车企可能由于选用了成本较低、质量不够稳定的电池,为了避免因电池问题导致的召回等高昂成本,通过锁电来降低电池出现故障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