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电车(电动汽车)存在敞篷车,只是相对燃油敞篷车数量较少,主要原因如下:
- 技术限制
- 电池布局与结构平衡:电动汽车的电池组通常较大且重,需要合理布局以确保车辆重心稳定和操控性能。敞篷车去掉车顶后,车身刚性会受到影响,而电池的布局又不能随意变动,这给工程师在维持车身结构平衡和刚性方面带来挑战。例如,奔驰SLC级敞篷燃油车改电动时,既要考虑电池放置,又要兼顾敞篷开启闭合对车身稳定性影响。
- 续航与能耗:敞篷车在开启敞篷行驶时,空气动力学性能变差,风阻系数增大,导致车辆行驶时需要克服更大空气阻力,从而增加能耗。对于续航里程本就受限的电动汽车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 成本考量
- 研发成本:开发敞篷电动汽车需要投入额外资金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难题,如重新设计车身结构以弥补敞篷带来的刚性损失,优化空气动力学设计以降低风阻对续航的影响等。这些研发成本最终会转嫁到车辆价格上,使得产品价格较高,影响市场竞争力。
- 制造成本:敞篷车的车顶机构较为复杂,需要使用特殊材料和精密部件,增加了制造成本。此外,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本身就较高,两者叠加导致整体成本大幅上升。例如,保时捷718敞篷版电动车型,因成本因素,其价格比普通硬顶版高出不少。
- 市场需求
- 受众群体小:敞篷车的消费群体相对小众,主要是追求个性化和驾驶乐趣的消费者。相比之下,大多数消费者更注重车辆的实用性、舒适性和性价比,电动汽车的潜在购买者也多倾向于选择空间更大、更实用的车型。
- 使用场景受限:敞篷车在一些地区或气候条件下使用场景受限。在寒冷、炎热、多雨或沙尘较多的地区,敞篷车的使用频率会大大降低。而电动汽车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城市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多样,使得敞篷电动汽车的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