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久而不开,电瓶是有可能会坏的,以下是具体原因:
- 自放电导致亏电:电瓶即使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也会进行自放电。一般来说,铅酸电池每月自放电率在20%-30%左右,锂电池的自放电率相对较低,每月大概在5%-10%,但长期放置仍会导致电量逐渐耗尽。当电瓶电量过低时,会使电池极板硫化,尤其是铅酸电池,极板上会生成一层白色的硫酸铅结晶,这会导致电池内阻增大,降低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严重时会使电池无法正常充电和放电,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 电解液干涸或变质:对于铅酸电池而言,长时间静置可能会导致电解液中的水分蒸发,使电解液浓度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干涸的情况。这会影响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使电池性能下降。此外,电解液长期不循环,还可能会发生变质,进一步损害电池。
- 电池内部化学物质活性降低:无论是铅酸电池还是锂电池,其内部的化学物质在长期不使用的情况下,活性会逐渐降低。锂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可能会发生结构变化,导致电池容量下降。而铅酸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也会因为长期不参与反应而逐渐老化,降低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 出现漏液或鼓包等问题:长期放置的电车电瓶可能会因为内部压力变化、密封件老化等原因出现漏液现象,这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泄漏,不仅会腐蚀电池和车辆部件,还会使电池无法正常工作。锂电池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因为过放、过充保护电路失效等原因出现鼓包现象,这意味着电池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电池基本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