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车通常是安全的,其安全性可以从平台保障和车辆自身安全两方面来分析,具体如下:
平台层面安全保障
- 严格的司机和车辆准入:司机注册时要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车辆行驶证,且信息必须真实有效。同时,滴滴会与官方合作进行背景筛查,防止有严重犯罪记录、在逃、吸毒、重性精神病等人员进入平台,并建立常态审查机制。
- 行程中的安全防护:借助“虚拟中间号”技术,使车主和乘客手机号码互不可见,保护隐私。乘客可通过APP将订单起终点、上车时间、车辆信息等分享给亲友。还设置了“110报警”功能,按下后系统会向紧急联系人发送求助短信,包含行程信息与位置。
- 完善的应急响应和保障:设有7×24小时应急响应热线,乘客拨打400-0000-999,车主拨打400-0000-666,企业用户拨打400-0000-777,就有事故处理专家全程跟进。推出“关怀宝”,对事故赔偿额中相关保险限额外的人身损害赔偿部分提供补充保障等一系列服务。
车辆自身安全
- 安全配置不断提升:以蓝电E5为例,很多用于滴滴运营的电车都配备了并线辅助、ABS防抱死系统、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碰撞预警系统等主动安全技术。刹车系统也较为出色,能在紧急情况时迅速响应。
- 车身结构安全可靠:不少电车采用高强度钢材和先进焊接技术,发生碰撞时,车身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撞击能量,最大程度保护车内乘员安全。
- 智能配置降低风险:一些电车采用智能座舱系统,大尺寸触控屏幕操作方便,智能语音控制系统能让司机通过语音完成各种操作,减少驾驶时分心手动操作的潜在风险。车联网功能还可实时获取路况等信息,提前规划路线,避开拥堵和危险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