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现在电车市场确实很“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销量竞争激烈
- 整体销量增长迅猛: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市场渗透率提升至41%。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突破1500万辆,渗透率有望达到51%。
- 品牌间竞争白热化:2025年前五周,比亚迪累计销量18.71万辆稳居榜首,特斯拉累计3.41万辆,小鹏汽车累计3.23万辆直追特斯拉,理想汽车累计3.11万辆,吉利银河累计2.77万辆表现亮眼。各品牌销量排名波动较大,竞争激烈。
技术创新加速
- 自动驾驶技术突破:2025年,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预计达到65%,L3级自动驾驶功能也将在部分车型上实现量产。华为、小鹏等在NOA等高级驾驶辅助功能上积极布局,装车量预计从2024年的185万辆提升至2025年的330万辆。
- 电池技术升级:宁德时代“神行电池PLUS”等实现10分钟充电600公里续航,主流车型续航普遍突破600公里。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速度加快,为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提供了更强保障。
新车型集中上市
2025年预计将有120款新车型上市,纯电车型与混合动力车型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各车企不断推出新车型,如小米汽车首月交付超2万辆,计划推出SUV车型YU7。
价格战与促销手段多样
- 价格竞争激烈:2025年被称为“价格战最激烈的一年”,车企通过供应链降本、国补兜底等方式维持1万-3万元降价空间,燃油车加速出清,如捷豹降价18万元。
- 促销手段丰富:特斯拉为Model3提供8000元的保险补贴和五年0%利息融资计划;小鹏汽车完全取消了首付,同时为四款车型提供了五年免息融资协议;蔚来电动车推出五年期0%利率计划。
市场细分与品牌向上
- 细分市场拓展:车企纷纷布局细分市场,如高端电摩、折叠电动车、增程式车型等领域,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 品牌高端化:比亚迪、零跑等车企推出高端车型对标理想、问界,通过品牌升级提升毛利率。理想、蔚来等新势力则强化智能化标签,巩固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