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通常指电动汽车,其原材料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电池系统原材料
- 正极材料
- 锂钴氧化物:如,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工作电压,常用于一些高端电动汽车电池中。
- 锂镍钴锰氧化物:如,三元材料综合了镍、钴、锰三种元素的优势,能量密度较高,循环性能较好,是目前主流的正极材料之一。
- 磷酸铁锂:化学式为,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成本较低等优点,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电动汽车中应用广泛。
- 负极材料
- 石墨类材料:包括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是目前最常用的负极材料。
- 硅基材料:硅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负极材料,但存在体积膨胀大等问题,通常与其他材料复合使用。
- 电解液
- 有机溶剂:如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等,作为电解液的溶剂,为离子传导提供介质。
- 锂盐:常用的有六氟磷酸锂(),在有机溶剂中能够解离出锂离子,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是电解液的关键成分。
- 隔膜:主要由聚烯烃类材料制成,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离子透过性,能够阻止正负极直接接触,防止电池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
电机原材料
- 磁性材料
- 钕铁硼永磁材料:具有高剩磁、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等优点,能够产生强大的磁场,提高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常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中。
- 铁氧体永磁材料:价格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但磁性能相对较弱,在一些对成本敏感的电机中有所应用。
- 导电材料
-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电机绕组的主要材料,能够有效传输电流,减少能量损耗。
- 铝:虽然导电性略逊于铜,但密度小、成本低,在一些对重量和成本要求较高的电机中,会采用铝质绕组或与铜混合使用。
- 硅钢片:主要成分为铁和硅,具有良好的导磁性和低铁损,是电机铁芯的主要材料,能够提高电机的磁性能,降低铁芯损耗。
车身及底盘原材料
- 金属材料
- 高强度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在保证车身安全性的同时,减轻车身重量,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常用于车身结构件和底盘部件。
- 铝合金:密度小、耐腐蚀性好,具有良好的强度重量比,广泛应用于车身覆盖件、底盘零部件和电池包外壳等,有助于实现车辆的轻量化。
- 镁合金:是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减震性能,在一些高端电动汽车中,用于制造仪表盘骨架、座椅骨架等部件。
- 复合材料
-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低密度等优点,能够显著减轻车身重量,提高车辆的性能和续航里程,但成本较高,主要应用于一些高性能电动汽车的车身和零部件。
-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价格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常用于车身外饰件、内饰件和一些非承载结构件。
其他零部件原材料
- 橡胶制品:如轮胎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性和抓地力,确保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橡胶还用于制造密封件、减震件等。
- 塑料及高分子材料:内饰件如仪表盘、座椅、车门内饰板等常采用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等塑料及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同时,这些材料也用于制造一些外部零部件,如保险杠、扰流板等。
- 电子元器件:包括各种芯片、电阻、电容、电感等,用于电动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器等,其原材料涉及硅、锗等半导体材料,以及各种金属、陶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