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简单地说德国人不爱开电车,但德国人对电车的接受程度确实相对较低,具体分析如下:
从数据及现象看德国人对电车的态度
- 购买意愿数据低:德国国家工程院委托阿伦斯巴赫研究所进行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少的德国人在购买下一辆汽车时会考虑电动汽车,2024年只有17%的人会这么做。
- 电车市场占比小:在德国街头,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的数量占比相对较小。德国本土几乎看不到常见的中国家用电动汽车,只有少量的特斯拉以及宝马与奔驰的电动汽车。
德国人对电车接受度较低的原因
- 成本因素
- 购车成本高:在德国,电动汽车的售价普遍较高,比如秦L在德国本土购买需要20万,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更贵,价格缺乏诱惑力。
- 使用成本高:德国的电费较高,相比之下燃油车在使用成本上并不比电车高太多,所以消费者觉得选择燃油车更划算。
- 基础设施因素
- 充电桩数量不足:德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尚未成熟,公共充电桩数量有限,分布也不均匀,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中小城市,充电不便。
- 充电流程复杂:公共充电桩的支付方式多样且混乱,增加了用户的充电难度和焦虑感。
- 观念与需求因素
- 传统观念影响:德国人认为汽车是代步工具,更看重耐用性,拥有148年悠久历史的燃油车在他们眼中更加可靠。
- 驾驶需求不符:许多德国人喜欢利用周末和假期开车长途旅行,他们习惯了燃油车可以长距离行驶而无需频繁加油的特点,而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相对较短,难以满足他们的出行需求。
- 维修成本担忧:电动汽车的功能较多,德国人担心配置越高出错概率越大,且欧美人工成本高,后期维修费用会非常高昂。
- 认知因素
- 缺乏了解: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对电动汽车了解越少的人,对其负面看法越多,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电动汽车在使用成本等方面的潜在优势。
- 存在误解:部分德国人对电动汽车的环保性和自动驾驶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这些偏见和误解也阻碍了他们选择电动汽车。
不过,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补贴政策的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接受和选择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