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外卖电车可能会遇到以下套路:
- 虚假宣传诱导签约
- 夸大收入:中介或租车行以“日薪300元”“月薪8000-9000元”等高薪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却不提及实际工作强度、单量难度等因素,让求职者误以为能轻松获得高收入,进而愿意租车入职。
- 首月免租陷阱:打出“首月免租金”的旗号,但实际操作中设置难以完成的条件,如一个月要跑满800单甚至更多,对于新入行的骑手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最终还是要支付首月租金。
- 隐瞒或模糊合同条款
- 分期贷款不明:不明确告知租车人签署的是分期贷款协议,或者故意淡化贷款性质,让租车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上高额贷款。如一些案例中,租车人以为只是普通租车协议,结果发现被绑定了24期的分期付款,贷款总额远超电动车价值。
- 退租条款苛刻:合同中关于退租的条款设置极为苛刻,如未租满规定期限,需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或者要求租车人承担车辆的折旧费、维修费等不合理费用,即使车辆本身没有问题。
- 跑单量核定标准模糊:虽在合同中提及跑单量免租等条件,但对跑单量的核定标准却没有明确规定,如哪些订单算有效订单、订单取消或超时如何计算等,最终解释权归租车方,他们可以随意认定骑手是否达到免租条件。
- 车辆质量与服务问题
- 车辆故障频发:提供的电动车质量差,经常出现故障,影响骑手的正常跑单,导致无法完成规定单量,还可能需要骑手自己承担维修费用或耽误的时间成本。
- 电池续航不足:电池续航能力与承诺不符,骑手在跑单过程中可能会因电量不足而无法完成订单,还可能需要额外花钱更换电池或耽误时间充电。
- 售后服务缺失:出现车辆问题后,租车行或中介的售后服务不到位,拖延维修时间或拒绝承担责任,让骑手陷入困境。
- 强制消费与绑定
- 强制租车:以各种理由强制求职者租车,如称只有租他们的车才能保证有单量、能快速上岗等,甚至不允许求职者使用自己的电动车或租赁其他车辆。
- 绑定消费:要求骑手必须购买指定的保险、配件或服务,价格往往比市场上高出很多,增加了骑手的额外费用。
- 中介与车行相互推诿
- 责任划分不清:当中介与车行是合作关系时,骑手遇到问题,中介会说是车行的责任,车行又会推给中介,导致骑手维权无门,无法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