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的自燃问题整体处于可管控状态,不能简单地说问题大或不大,具体分析如下:
自燃概率
- 与燃油车对比:从中国的统计数据来看,2023年新能源汽车起火率为万分之0.96,而燃油车为万分之1.5,纯电车起火率略低于燃油车。从国际数据看,在挪威,汽油和柴油汽车的火灾发生率是新能源汽车的四到五倍。
- 具体数值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自燃概率大约为万分之一左右,美国数据显示每10万辆纯电动车中发生火灾的仅有25辆。
自燃原因
- 电池系统问题:
- 物理损伤:交通事故或生产瑕疵可能使电池外壳受损,引发内部短路,像2024年极氪009的一起起火事件就是因撞击异物导致动力电池严重撞击、电芯变形挤压着火。
- 过度充电:电池管理系统故障可能导致过度充电,使电池内部压力和温度升高。
- 过热:长时间高负荷运行、高温环境或散热系统失效,会使电池过热。
- 内部短路:电池老化、制造缺陷或使用不当都可能引起内部短路,触发热失控。
- 其他因素:车辆的电气系统、充电设备故障或不当使用也可能导致火灾。例如充电时电流过大、线路老化或接触不良等。
危险程度
- 燃烧速度快:电池热失控时内部温度骤升,外壳破裂后能量瞬间释放,火势在64秒内就可能吞噬整车,留给乘员的逃生时间极短,如2024年山西运城问界M7事故,车辆追尾后电池包受损,乘员几乎无逃生时间。
- 隐蔽性高:锂枝晶短路可能无明火预兆,等车主察觉时往往已错过黄金逃生期。
- 灭火难度大:电池在燃烧时内部反应剧烈,比一般的固体、液体燃烧更猛烈,且存在爆炸风险。使用水枪或者泡沫等传统灭火方式进行处置,很难直接作用到电池内部,电池内部的燃烧反应会一直持续,复燃率较高。
应对措施
- 技术层面:现代纯电车通常配备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异常时可切断电源、启动冷却系统等。同时在电池包防护、隔离与通风、应急断电机制等安全设计上不断优化。
- 用户层面:用户要遵循正确的充电规范,避免过度充电,夏季停车尽量选阴凉处,定期检查底盘磕碰,碰撞后立即断电并远离车辆。
- 行业层面:国家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如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严格规范电池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