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渣土车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动化,主要有政策、经济、性能、环保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 政策因素
- 环保政策推动: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日益严格。传统燃油渣土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而电动渣土车零排放、无污染,符合环保要求,成为政策鼓励发展的方向。
- 路权与补贴支持: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许多城市给予电动渣土车路权优惠,如在早晚高峰期间可按照指定时间和路线通行,且可申请增时作业。同时,政府还出台了购置补贴、运营补贴等财政支持政策,降低了企业的购车成本。
- 经济因素
- 能源成本降低:电能价格相对燃油价格更低,以百公里为单位,电动渣土车能比燃油渣土车节省100多元。据估算,一辆纯电动渣土车每年行驶5万公里,相比燃油车每年可节省约5万元油费。
- 保养费用减少:电动渣土车的动力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无需更换机油、机油滤清器等,也不存在发动机皮带、火花塞等易损件的更换问题,大大降低了保养成本。在不出事故、未磕碰到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情况下,基本可实现零保养费。
- 性能因素
- 动力强劲:电动机具有瞬间扭矩大的特点,能让渣土车在起步、爬坡、载重时更有劲儿,动力性指标往往超过传统燃油渣土车。
- 续航与补能提升: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动渣土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高,如比亚迪T10纯电渣土车满载能跑280公里。而且充电或换电效率也在提升,部分车型快充1.5小时就能充满,换电仅需十几秒。
- 环保因素
- 尾气零排放:电动渣土车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尾气排放,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 噪音污染小:相比传统燃油渣土车,电动渣土车运行时噪音大幅降低,能为城市居民营造更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尤其在夜间作业时,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更小。
- 技术因素
- 三电系统成熟:经过多年发展,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技术日益成熟,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为电动渣土车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智能配置丰富:电动渣土车通常搭载智能车联网平台,可实时监控车辆状态、载重、车速等信息,还配备盲区监测、碰撞预警等智能化装置,提升了车辆的运输效率和行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