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不要开电车”这种说法有些片面,不过电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确实存在一些相对劣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续航焦虑
- 实际续航缩短: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会受多种因素影响,高速行驶时,由于车速较快,风阻增大,电机需消耗更多电能来克服阻力,再加上空调等设备的使用,实际续航里程往往会比在城市道路中行驶大幅缩短,一般会比NEDC(新欧洲驾驶循环)工况下的续航减少20%-40%左右。
- 充电设施不完善:尽管国内高速上的充电桩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与加油站相比,其分布密度仍然较低,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新建高速路段,充电桩的覆盖可能还不够完善。而且,在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期,还可能出现充电桩排队等待的情况。
- 充电时长
- 充电速度慢:目前即使是快充,电动汽车从电量较低充至80%左右,也通常需要30分钟至1小时不等,与燃油车加油只需几分钟相比,充电时间成本较高。
- 充电效率降低:部分充电桩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或设备老化等情况,导致充电速度进一步减慢。另外,当电池电量充到一定程度后,为了保护电池,充电功率会逐渐降低,充电时间会进一步延长。
- 动力性能衰减
- 电池输出功率受限:在高速行驶时,电动汽车需要持续输出较大功率来维持车速,这可能导致电池的输出功率受限,从而影响加速性能。特别是在超车、爬坡等需要瞬间动力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表现可能不如燃油车。
- 散热问题:高速行驶时,电池和电机等部件的工作温度会升高,如果散热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地散热,会导致电池和电机的性能下降,进一步影响动力输出。
- 安全风险
- 电池安全隐患:虽然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等事故,电池可能存在起火、爆炸等安全风险,相比燃油车,电动汽车的火灾扑救难度更大。
- 电磁干扰:电动汽车的电子系统较为复杂,在高速行驶时,可能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车辆的电子设备正常工作,如导航、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增加了一定的安全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其在高速行驶方面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