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线的电车通常指的是无轨电车,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基本原理:无轨电车通过“辫子”(集电杆)与架空线网连接,从架空线网获取电能,由车载电动机驱动车辆行驶,不依赖固定的地面轨道。
- 发展历程
- 1882年,世界上首台无轨电车在德国柏林面世。
- 20世纪30年代,无轨电车在欧洲和美国盛行。
-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由于私人汽车增加和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的应用,西欧和美国逐渐以内燃机驱动的公共汽车取代了无轨电车。
-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无轨电车因其优点重新受到关注。
- 21世纪,无轨电车成为众多城市绿色公交的主力之一。
- 分类
- 按能源系统分类:可分为纯电动的单能无轨电车和双源无轨电车。双源无轨电车除了架空线网供电外,还搭载锂离子电池作为第二动力源,可在无线网区域利用车载动力电池实现脱网行驶。
- 按结构分类:可分为单机车和铰接式无轨电车。铰接式无轨电车车身较长,通过铰接装置连接前后车厢,能够增加载客量,提高运输效率。
- 优势
- 环保节能:使用电能驱动,不产生尾气排放,对环境友好,有助于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 运行平稳:电动机驱动具有良好的加速和减速性能,运行平稳,乘坐舒适性高。
- 使用寿命长:相比一些燃油公交车,无轨电车的机械部件磨损较小,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 维修保养方便:其动力系统和机械结构相对简单,维修保养成本较低,且易于检测和修复故障。
- 局限性
- 依赖架空线网:需要铺设架空线网,建设成本高,且线路灵活性受限,一旦线网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 视觉影响:架空线网会对城市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城市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可能不太受欢迎。
- 行驶范围受限:只能在架空线网覆盖的区域内行驶,无法像燃油公交车那样灵活地到达任何地点。交通工具无轨电车